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程,传承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所表现出的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海洋学院“
童心续华章”基层服务实践团开展为期7天的爱国主义教育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讯员:董会、庄媛、李芸、许潇然)
教室中,“乐读善思 勤学好问” 的标语下,实践团队成员开启 “红色经典故事” 讲堂。屏幕上,飘扬的红旗与庄严的华表柱,将孩子们的目光牵入历史深处。从 “半条棉被” 的温暖,到 “飞夺泸定桥” 的英勇,志愿者用生动讲述,为孩子们推开红色文化的大门,让 “爱国” 不再是课本里的抽象词汇,而是化作一个个可触可感的英雄故事,在课堂里悄然播撒下传承的种子。

实践团成员开展“红色讲堂” 李芸供图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孩子们以画笔为媒,绘出对红色信仰的理解。一幅幅作品铺满展示墙:稚嫩笔触勾勒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迎风招展;简笔绘就的英雄群像,围绕红旗诉说着守护与热爱。每一笔色彩、每一个图案,都是孩子们对红色精神的直观表达,让 “崇敬” 二字,在画纸上开出烂漫的花。
孩子的作品 薛琬莹供图
黑板旁的荣誉证书见证成长,四位小女孩手持亲手绘制的党旗、队旗,成为红色符号的 “小小传承人”。她们认真举着作品,眼神里透着对图案意义的深刻理解 —— 党旗的镰刀锤头、队旗的星星火炬,不再只是符号,而是化作心底对信仰的向往。这一场 “巧手创作”,让红色基因以具象化的方式,在孩子们手中传递、扎根。

孩子高举自己的作品 李芸供图
校园外的文明宣传阵地,实践成员化身 “红色宣讲员”。指着 “学党史 悟思想”“讲文明 树新风” 等标识,结合红色故事与文明实践,向过往同学阐释传承与践行的意义。从党史学习到文明共建,宣讲把 “红色传承” 与 “时代使命” 紧密相连,让红色精神走出校园,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实践团成员宣讲红色知识 李芸供图
蓝天为幕,国旗飘扬。两位志愿者伫立国旗杆下,凝视着鲜红的旗帜在风中舒展。阳光洒在国旗上,也照亮他们的脸庞。这一刻,国旗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红色传承的精神图腾,让 “家国情怀” 从心底的种子,成长为仰望时的坚定信念,指引青春前行方向。

实践团成员凝视飘扬的五星红旗 薛琬莹供图
校园小径旁,“传承红色基因” 的鲜红大字在绿植间醒目矗立。实践成员驻足凝望,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织。这简短的标语,是先辈的嘱托,更是当代少年的使命。通过探寻校园红色标识,孩子们触摸到传承的温度,明白红色基因需要代代接力,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实践团成员凝望标语 李芸供图
“英烈魂” 石碑前,青山翠柏环绕,实践成员庄严敬礼。石碑上的姓名,是英烈们不朽的丰碑;眼前的敬礼,是少年对先辈的崇高敬意。从课堂聆听,到碑前追思,七天实践在此刻升华 —— 红色传承,不仅是故事与符号的传递,更是精神与信仰的接续,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永续传承。

实践团成员向“英魂碑敬礼” 许潇然供图
从课堂聆听的专注,到画纸、巧手上的创作;从校园阵地的宣讲,到国旗杆下的仰望;从红色标语的寻迹,到英烈碑前的致敬,七天红色实践,是一场童心与红色基因的深度对话。当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底扎根、发芽,这份传承的力量,终将化作成长路上最鲜亮的底色,照亮他们以青春之姿续写红色华章的征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