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观察社区更新,重绘城市风貌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院坝青回”社会实践团队
  8月15日讯(通讯员郭晓语朱俊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第五年,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升级?7月15日至30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院坝青回”社会实践团队,对重庆主城区典型社区进行蹲点调研。调研发现:已改造社区平均满意度达九成,但未改造社区仍有近六成居民期待“菜单式”服务。团队调研结果为重庆下一步城市更新提供了青年声音。
  
旧改样本:从“脏乱差”到“会客厅”
  在已经改造的社区调研中,新生村社区更偏重居民的工作生活,许多新建的便民点与调研片区的重庆纺织厂旧址结合,共同营造了和谐便利又具有在地文化氛围的新社区。而重庆纺织厂不仅代表民族工业的特殊记忆,还充斥着不屈的抗战精神。

图1 新建便民点(朱俊杰 摄)

图2 民主村改造成果(朱俊杰 摄)
  其中特别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昔日“老破小”已成“网红打卡地”。民主村在有着改造社区都具备的优点下,更注重于商业与居住的结合,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圈,提出了15分钟步行圈,就是居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既有现代城市的繁华,也有老旧小区独有的烟火气。实践队员朱俊杰用无人机记录变化:空中俯瞰,屋顶光伏板与彩绘墙面相映成趣;地面层,70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里,老人跳坝坝舞,孩子体验AR天文课。“
  改造前,这里污水横流、线缆乱挂,居民投诉率占街道总量40%。”根据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得知,2022年重庆市级财政投入1.2亿元,引入中建科工等企业实施“留改拆增”:保留7栋苏式红砖房,拆除违法建筑1.8万平方米,新增托幼、养老、社区食堂等6大场景。数据表明,该社区房屋租金较改造前上涨34%,但85%的原住民选择“继续扎根”。
 
未改痛点:需求“碎片化”与资金“碎片化”
  而在重庆区域的未改造社区的调研中,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其中,最首要的是安全隐患突出问题,狭窄的街道停放着车辆,太过密集或私自乱接的电线,老旧的房屋和外挂物,都有可能威胁到居民的安全。其次就是居住环境的卫生问题,楼道内堆满杂物、遍布小广告、缺乏保洁,垃圾点设置不合理、清运不及时导致垃圾堆积。
  其次,则是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与破损、居住环境脏乱差,导致居民居住幸福感、体验感流失,从而致使难以吸引社会青年群体。居住在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五一新村的李女士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会更换住所。
  而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或不足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困难问题也显著存在,功能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应该是这些问题都是本地居民的亲身感受。

图3 五一社区现状(朱俊杰 摄)
  根据社会实践团队沙在坪坝区永兴社区发放问卷327份,发现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前三位是:加装电梯(78%)、停车扩容(65%)、物业进驻(52%)。然而,这些社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产权单位破产或失联导致维修基金缺口达2300万元。“我们想装电梯,但1楼不同意,2楼不出钱,3楼想等补贴。”74岁的居民刘女士的话,折射出“众口难调”的治理困境。

图4 永兴社区现状(朱俊杰 摄)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后续将从经济规划、社区更新、城市设计等角度,综合运用自身技能与知识,争取不止停留在发现、提出问题,而是结合本专业教学内容,发出青年声音,提供青年方案。
实践报告推荐
  • 观察社区更新,重绘城市风貌
  •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院坝青回”社会实践团队,对重庆主城区典型社区进行蹲点调研。调研发现:已改造社区平均满意度达九成,但
  • 2025-08-15
  • 关爱孤寡老人,温暖传递人心
  • 由于东北地区经济越来越不景气,家乡的年轻人大部分选择外出谋取生路,导致很多老人留守家中,社区组织看望孤寡老人
  • 2025-08-1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