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讯(通讯员郭晓语杜兰朵)为建设“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都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的关键任务。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院坝青回”社会实践团队本次社会实践调研聚焦成都地区,选取未改造的永陵社区和已改造的特色社区玉林社区,旨在深入了解两类社区现状以及人群需求,为项目后续改造举措开展提供参考。
发掘现有问题,总结居民意见 永陵社区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西安路街道,有居民院落72个,常住人口16650余人,是典型的老城镇社区。社区内老旧院落占比较大,约有59个。本次调研中,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内部,走访居民,总结出四个主要社区问题。
从建筑现存在外观而言,立面掉漆现象普遍,严重影响社区美观。老旧小区环境恶劣,地面不平,坑坑洼洼,使居民出行不便。部分居民反映水管漏水问题,尤其在暴雨后,问题加剧,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雨棚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

图1 建筑立面掉漆(供图/杜兰朵)
而更让居民关心的,是社区内安全隐患问题,包括且不限于电缆电线暴露于墙面外,非机动车停放处充电线松散悬挂,以及社区内路面不平整,给老年居民日常出行带来担忧。

图2 非机动车停放处充电线松散悬挂(供图/杜兰朵)
行政层面上,社区年限长也导致街道管理问题,居民有一定反馈街道办在社区改造推进过程中存在空心组织、不作为的情况,未能有效解决社区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团队成员也注意到前置社区改造不彻底的问题:虽部分社区立面进行了美化,但仍有大量区域未得到改造,整体改造进度缓慢且不充分。

图3 改造不彻底(供图/杜兰朵)
在采访过程中,居民对于社区改造表达了强烈且具体的意愿。在基础设施方面,住在社区二十年的李阿姨迫切希望解决水管生锈漏水问题;对于立面掉漆、雨棚破坏问题,居民期待进行统一翻新,让建筑外观整洁美观。针对路面不平,多数居民要求尽快平整硬化路面,增设防滑设施,保障老年群体和儿童出行安全。在社区管理上,居民呼吁街道办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居民诉求,推动改造工作全面、彻底开展。此外,居民还希望能规划出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如增设小型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丰富日常生活。

图4 采访社区居民(供图/杜兰朵)
优秀更新范例,城市文化名片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在耳熟能详的民谣《成都》中所提及的玉林社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地处城市中轴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商业氛围,其成功的街道更新为玉林改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与人群体验。
统一美观的建筑、整洁有序的街道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让玉林社区成为成都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展现了成都宜居、有活力的城市风貌,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在调研的过程中,社会实践团队认为玉林的街道改造优秀成果集中在文化气质、街道功能、道路交通三个方面。

图5 街道风貌(供图/杜兰朵)
置身于玉林街道中,游客能感知到街道反映了特色突出与影响深远在地文化。凭借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玉林社区不仅成为本地居民的精神家园,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成为传播成都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提升了区域文化影响力。此外,玉林文化印记鲜明,载体丰富多样。街道建筑风格统一且美观,树池、墙面、公交站、配电箱围栏等均围绕玉林文化主题进行设计,相互呼应,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图6 街道风貌(供图/杜兰朵)
在街道功能方面,玉林烟火气十足,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和外来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街区内美食众多,还有闻名的小酒馆,吸引大量市民前来步行游玩,居民普遍表示生活在这样的街区幸福感很高。

图7 人车分行(供图/杜兰朵)
而道路交通优化上,改造后对道路交通进行了合理规划,设置了清晰的交通标识,合理划分商铺外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行,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和交通安全隐患。
在本次调研后,小组成员通过开会总结的方式,一致认为永陵社区作为未改造老旧社区,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居民对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而玉林社区通过成功改造,在文化特色塑造、街道功能提升、道路交通优化、文化影响扩大及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其他社区改造提供了优秀范例。在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可借鉴玉林社区的成功经验,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同时完善社区功能设施,优化道路交通,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