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四海同心实践行,文脉绵延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佳德拉提 “四海同心”实践队 华北电力大学
  为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7月中旬至8月初,“四海同心”实践队赴内蒙古,新疆,安徽等地区开展以“中华文脉传承团”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8月5日,团队成员佳德拉提为收集民族传统乐器的故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市展开了社会实践。
  队员从书中以及老人口中了解到在哈萨克族的传说里,冬不拉的诞生,源自一场英雄与恶兽的生死较量。很久很久以前,哈萨克族聚居的山林中,一头凶猛的瞎熊肆意横行,时常伤害人畜,闹得人心惶惶。部落的安宁岌岌可危,这时,年轻勇敢的王子冬不拉挺身而出。他带着无畏的勇气深入山林,与瞎熊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冬不拉成功杀死了瞎熊,可他自己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再也没能回到族人身边。人们在悲痛中寻找纪念王子的方式,老牧民阿肯(后来用阿肯来指冬不拉弹奏家们)聪慧过人,他砍下松树的枝干,用风干的羊肠做成琴弦,制作出了一把简单的乐器。当阿肯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仿佛在诉说着王子与瞎熊战斗的场景,那激昂的旋律,正是王子英勇无畏精神的回响。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王子,哈萨克族人将这乐器命名为“冬不拉”,从此它在草原上流传,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这是团队成员收集的冬不拉的一些琴谱 佳德拉提摄)

(这是冬不拉个个部分的少数民族语言版的注释 佳德拉提摄)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心声”,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与智慧。在草原的篝火旁,阿肯们弹着冬不拉吟唱,讲述部落的迁徙史、英雄的传奇,或是表达对草原、爱情的赞美。它不仅是乐器,更是文化的符号——琴弦的颤动里,有牧民对自然的敬畏,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家园的眷恋。无论是节庆的欢歌,还是日常的絮语,冬不拉的旋律始终伴随着哈萨克人,将分散在草原上的心灵紧紧相连,成为民族身份与精神的鲜活见证。

(这是团队成员佳德拉提和家中的冬不拉琴 佳德拉提摄)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脉、守护文明根脉的时代重任。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增强民族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实践队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实践队决意从研读古籍、学习非遗技艺等具体事入手,主动做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与创新者,用青春力量激活文化基因,以实际行动谱写传承发展的崭新篇章,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绵延流淌、生生不息。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