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泸沽湖大落水村考察——摩梭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川西暑期三下乡科考队
         2025年7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的12名骨干队员,在指导老师柴松的带领下,深入云南泸沽湖大落水村,通过走访民宿经营者、村干部、及年轻一代摩梭人,探寻摩梭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的生存现状。队员们不仅记录下摩梭人的生活图景,更在与不同群体的深度对话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的温度。
  作为泸沽湖旅游开发的核心村落,大落水村的摩梭文化呈现出传统与变迁交织的复杂面貌。队员们在走访中发现,以“祖母屋”为核心的居住体系仍维系着母系社会的精神内核——屋内“回”字形结构、男柱女柱与火塘的布局,既象征着性别分工,又承载着祭祀、议事等功能,正如文化传播者格则多杰所说,“母屋是全家的中心,火塘是一切精神的依靠”。但为适应旅游需求,部分母屋已改造为民宿,仅保留核心结构。走婚习俗的演变更令队员印象深刻:根据访谈所得数据,1965年走婚比例为64%,1995年回升至88%,显示文化回归的韧性;而如今年轻一代更多选择结婚或“走婚+领证”模式,既回应外界对“自由婚恋”的误解,也折射出对情感安全感的新需求。
  图为科考队员访谈摩梭文化传承人格则多杰   万宇涵摄
  旅游业的双面影响在村中尤为显著。队员们在与民宿老板杨阿姨交流时得知,村民通过开民宿、参与篝火晚会实现了收入提升,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也显著改善;但摩梭族民宿经营者陈永中的话让队员们揪心:“以前建房子全村人帮忙,现在大家更看重个人利益”,商业化不仅让篝火晚会沦为表演,更冲击着摩梭人“集体主义”的传统观念。语言传承的困境同样触目:孩子们在学校说普通话,回家后不愿用摩梭语交流,正如泽礼达史所担忧,“20岁以下年轻人的本族语言流利度明显下降”。
图为科考队员访谈在民宿打工的本地年轻人    郭世懿摄
 图为科考队员访谈民宿老板   郭世懿摄
  不同群体对文化传承的态度差异,让队员们看到了矛盾与希望。老一辈如格则多杰呼吁全力保护文化本真,担忧年轻人外出导致人才流失;而年轻一代如大学生甲初拉木则认为,“出去开阔眼界再回来,才能更好地活化传统”。摩梭人博物馆通过文创开发、研学活动吸引青年参与的实践,更让队员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创新可能。
图为科考队员在摩梭人博物馆合影   郭世懿摄
  队员们在考察中深切体会到,摩梭文化的魅力,正在于它在坚守与调适之间的生命力。此次考察不仅让队员们深入理解了摩梭文化的复杂现状,更引发了对“如何在发展中守护传统”的集体思考,为探索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平衡之道提供了鲜活样本。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