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跨越千里的法治守护——援藏教师团队谈民族融合与法律普及”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千年运河情,法治守护行”社会实践团队在南京开展了一次专访活动。本次专访活动采访了江苏最早一批援藏老师团队中的一位物理老师,了解老师在援藏期间的教育生活。本次活动旨在传承民族团结精神,展望法治教育与民族的融合以及法律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保障。
  采访者从法制教育与民族的融合、实践挑战与法治需求、未来愿景与展望几个部分深入了解了老师的援藏之旅。本次专访以教育工作者的视角走进法治、教育与民族的融合,对未来法律之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从亲历者视角提出独到的见解。

  
  图为采访者与专访老师愉快交谈。闻涵供图
  采访中这位老师提到,那是因为影视作品大家对西藏有很深的刻板印象,西藏仿若法外之地,充满危险的印象深入人心。老师也因家庭原因最初有些抗拒。但是一番深思熟虑后,老师踏上了援藏之路。
  援藏之路固然是艰辛的,且不说路途遥远,那里的气候是寒冷的、生活基本设施条件是落后的,与老师常住的城市可谓是天壤之别。但是老师并没有接受学校提供的御寒费,很快投入到教育工作中。通过与当地师生的交流,影视作品中的刻板印象也逐渐被打破,西藏只是法律与生活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并且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法律在这里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

  
  图为老师给采访者演示艰苦条件下西藏人民如何做饭。闻涵供图
  
  图为老师分享援藏团队在当地开展新兴活动的经历。闻涵供图
  采访中老师也提到,自己在内的援藏教师团队带领着那里的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当地的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可与生活上,援藏团队的老师们也带去了许多“新花样”,当地儿童节等活动以体育活动为主,援藏团队将猜谜语、钓纸牌鱼等新活动带进了当地的校园生活。
  令人意外的是,援藏教师团队出发前学校并没有组织系统的当地法律法规的培训。但是学校仍强调教师团队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法律,同时要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不过在援藏过程中教师团队也鲜少与当地师生发生冲突。老师还提到,当地的县城里同样设有公安局和法院等,国家颁布的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实行。并且老师还分享了援藏期间身边发生的盗窃案在当地的审判经历。在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宣传与发展方面,老师认为这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首先是领导干部层要以身作则,不要犯法,其次百姓在维权的道路上也非常难行,对于许多百姓来说,触犯法律后再花时间维权是得不偿失的。

  
  图为采访者提问老师关于当地法治实践的情况。闻涵供图
  
  图为老师分享援藏期间身边法律案件审判的经历。闻涵供图
  从本次的专访不难看出,法律作为一个公共的道德标准,在我们国家的任何地区都适用,当然,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各地也同样依照自己的风俗习惯编制地方法律。而教育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法律与地方法律宣传与发展方面关注点则是从上层机关入手,认为由上至下的机关是更有利于法律传播与发展的。本次专访的问题聚焦教育与民族融合场景,将法治实践与教师团队的支教经历结合。既能了解基层工作者在法治实践方面的观点、智慧以及从基层工作者角度出发对于未来法治建设与民族融合的展望,也能反映出法治在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