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挺膺担重任,“两弹一星”薪火传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青春恰似火,正逢扬帆时。在骄阳似火的七月,一群满怀激情的大学生踏上了前往德阳中江县的征程,开启了他们的三下乡支教之旅。在支教过程中,队伍响应国家号召,为激励新时代广大青年坚定爱国报国信念,传承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西南石油大学“循红拾遗,乡遇未央”育青实践队,在德阳市中江县圣寿村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国之重器的历史荣光与精神伟力,点燃了当地青少年心中的爱国火种。
  我国核工业历程
  宣讲伊始,主讲人以“谈到‘核’你会想到什么”的提问引发互动,通过原子弹爆炸、核动力空间站、中国“人造太阳”等案例,打破了同学们对“核”的距离感和陌生感。随后,宣讲内容集中介绍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1954年,广西地区发现了铀矿石。次年,即1955年,我国的核工业正式创立。随后,一系列重大成就接踵而至:1964年成功研制出首颗原子弹,1967年又成功研制出首颗氢弹(其研制速度超越了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1974年则完成了首艘核潜艇的交付。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九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核科学原理
  在核科学原理讲解环节,主讲人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与动画,为同学们深入解析了核的本质,以及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微观过程。核能量源自核裂变与核聚变,这一理论基础建立在19世纪末以来的科学发现之上。核燃料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类,其循环过程涉及铀矿开采(采用多种方式)、精炼等多个环节。铀矿的辐射可控,且其用途广泛多样。
  发展核电的必要性
  及谈核电发展,宣讲强调我国“多煤少油汽”的能源结构特点,我国此前对煤依赖过多,清洁能源占比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我国“多煤少油汽”,煤炭存在资源、运输、污染等问题,核电作为战略高科技产业,可带动相关行业,助力“双碳目标”;我国核电站以压水堆为主,有四道安全屏障,与原子弹不同,环保优势显著(寿命长、废物少、无温室气体排放)。
  宣讲与互动过程
  此次宣讲的对象年龄跨度较大,主要为小学生群体。我们摒弃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演讲形式,融入了问答、竞猜、模型拼图等多种互动环节。团队精心策划了多节专题课程,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包括“三步走”战略、核能源与碳中和的关系等热点议题。现场反响远超预期,教室氛围轻松愉快,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认真聆听讲解、观看视频,并就疑惑之处及时提问。尽管老师们在开场前普遍感到紧张,但一旦开讲,便迅速进入状态,精准把握课堂节奏,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展现出如同表演般生动有趣的授课风采。本次活动总体而言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此次宣讲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核知识储备,更激发了对我国核科技工作者的敬佩之情。对于实践队员而言,这更也是一次灵魂与历史的深刻交流。宣讲队员在活动后深有感触:“在北山真实故事的映照下,面对孩子们专注而热切的眼神,书本上所描绘的‘两弹一星’精神显得格外鲜活与生动。我们讲述着前辈们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同时也被新一代青年所展现出的蓬勃精神深深震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的基因,义无反顾地扛起属于我们的时代责任。”
  “两弹一星”精神与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此次“三下乡”宣讲活动,正是青年学子响应时代召唤,将崇高信仰与科技报国的种子深植乡土,让伟大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田野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之名,不仅做历史的讲述者和精神的传播者,更立志成为新时代的践行者与开拓者,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奋力书写属于这一代青年的璀璨篇章。
作者:黄宝庆、胡翔波 来源:乡遇未央育青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