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科技助农・电商兴乡・数智惠民”乡村振兴实践团,赴砀山县玄庙镇、李庄镇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探寻当地在乡村振兴中兼顾经济发展“硬指标”与人文民生“软实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午,实践团首站来到玄庙镇菌之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猪肚菌为核心产品,创新采用废弃果树枝条作培养基,构建“枝-菌-肥”循环模式。企业负责人带领实践团参观菌包生产车间,详解猪肚菌生长条件、原料构成及生长周期,并讲述公司从“小农场”到“大车间”的发展历程。目前,公司已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实现自主育种突破,实践团还进入无菌室观摩了菌种培育流程。访谈中了解到,菌之家通过收购农户食用菌、吸纳当地劳动力务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企业协调工人务工与农耕时间,助力农户形成“务工+种地”双收益格局。该“企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的模式,让实践团切身感受到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下午,实践团先走进李庄镇李园新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镇,该村以“党员带头、服务队牵引”模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干部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便民义剪”等惠民服务,组织未成年人防溺水教育、政策宣讲等活动,同时引进大学生创作墙绘,为乡村注入活力。实践团探访的盼盼多肉小院,是该村“人文促生产”的典型——小院探索出乡村女性从“兴趣培育”到“产业发展”的路径,吸纳农村带娃女性就业,拓宽增收渠道,为妇女创业提供借鉴。随后,实践团前往李庄镇蓝印花布传承地,亲眼见证非遗传承人胡玉民现场演示刻板技艺,并且邀请团队成员体验制模工艺。展区内蓝印花布与现代文创的融合令人印象深刻,这项坚守40年的传统工艺正通过跨界焕发新生。实践团深刻体会到,李庄镇扎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正是当地经济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石。

此次调研中,菌之家的产业活力、李园新村的人文服务、蓝印花布的非遗传承,共同展现了砀山县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效。下一步,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将持续深入调研砀山产业发展模式,助力当地特色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标杆,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