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滁州学院自动化专业“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滁州市文昌花园社区及附近龙蟠河区域,通过发放宣传传单、联合社区开展主题讲座等形式,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时值暑期来临,青少年涉水活动增多,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升居民安全意识,为社区筑起一道暑期水域安全屏障。
上午9时许,龙蟠河畔的清风驱散了些许暑气,滁州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实践队员们已在河畔步道上忙碌起来。近10名成员身穿统一的红色社区志愿者队服,他们分成多个小组,沿着近千米的河岸线分散开来,向过往居民递发宣传传单。
“小朋友,这个漫画手册你看看,上面画了不能独自去河边玩哦。”队员陈思雨蹲下身,将一份彩色传单递给正在河边追逐嬉闹的孩童。传单设计得颇为用心,前半部分用四格漫画讲述了“小明偷偷下水差点遇险”的故事,后半部分则列出“防溺水七不两会”等核心要点。正在带孙子散步的居民周兰英接过传单,翻到背面的急救方法页面仔细阅读:“我家这孩子皮得很,总爱往水边凑,这些知识我得好好学学,也跟他反复讲讲。”

图为滁州学院自动化专业实践队员在龙蟠河畔向居民发放防溺水宣传传单。赵生伟 供图
在河畔一处设有“水深危险”警示牌的区域,几名钓鱼爱好者正专注于鱼竿。队员李哲走上前,将印有“钓鱼时需远离陡坡”“遇他人落水勿盲目施救”等提示的传单递过去。钓鱼爱好者王师傅指着警示牌笑着说:“这牌子立了有些年头,但真细看内容的人不多。你们这传单上写的‘找漂浮物救援’很实用,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些细节。”交谈间,有位钓鱼者的鱼竿不慎滑落水中,下意识就要伸手去捞,李哲立刻提醒:“岸边湿滑,小心摔倒!”并帮忙找来长树枝将鱼竿勾回,这一幕让周围居民对“防溺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图为实践队员在向居民大爷耐心讲解防溺水知识。张正阳 供图
中午11时,龙蟠河周边的宣传告一段落,实践队员们转至文昌花园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筹备下午的主题讲座。社区活动室内,队员们正将提前制作的防溺水知识海报贴在墙上,海报上“2024年全国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数据统计”图表格外醒目。社区副主任王丽华在一旁协助整理资料,她告诉记者:“我们社区紧邻龙蟠河,每年夏天都得绷紧安全这根弦。这些大学生带来的宣传内容很新,特别是结合了近年的案例,比我们单纯强调‘危险’要有效得多。”
下午2时,防溺水主题讲座正式开始,40余名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坐满了会场。实践队队员万幸作为主讲人,先用一组对比图片切入:左侧是孩子们在正规泳池嬉闹的欢乐场景,右侧是野外不明水域的隐蔽危险——深浅不一的河床、缠绕的水草、暗藏的石块。“很多同学觉得‘会游泳就不怕水’,但去年滁州周边发生的3起溺水事故中,有2名溺水者是熟练的游泳爱好者,他们就是因为低估了野外水域的风险。”万幸的话让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讲座中,社区居民李芳举手提问:“我家孩子放暑假总想去同学家附近的池塘玩水,说水浅没事,该怎么劝?”张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播放了一段队员们提前拍摄的实验视频:在看似齐腰深的池塘里,一步之外的水域突然深至两米多。“野外水域的深浅变化很隐蔽,看似安全的地方可能藏着深坑。”他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这类实景视频,用直观的画面代替说教。

图为防溺水主题讲座现场,实践队员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万幸 供图
互动环节中,队员们组织了一场“模拟救援”小游戏:让孩子们用竹竿、绳子、塑料瓶等道具,尝试“救援”被困在划定区域内的玩偶。12岁的刘天宇用两根长竹竿搭建“救生架”的方法赢得了掌声,他说:“以前以为救人就是跳下去,现在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安全的办法。”
活动持续至下午5时,实践队共发放传单300余份,讲座覆盖居民及学生近百人。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军在活动结束时表示:“这些大学生用年轻人的方式把安全知识讲活了,居民们听得进、记得住。希望接下来能和滁州学院合作,开展更多这样贴近民生的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全体合影。赵康平 供图
实践队指导老师石亚夫看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感慨道:“比起课堂学习,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学以致用’的意义。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安全理念的践行者。”
(通讯员 赵自然 万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