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数字技术为土家族毛古斯舞编织“永不褪色”的传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3日,历经两小时“山路十八弯”的颠簸,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联湘锡遇”社会实践团队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终于抵达群山环抱的靛房镇石堤村。此行的目的地,是拜访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国家级传承人彭南京及其弟子彭英华,探寻这项古老舞蹈在数字时代的存续之道。

草衣舞动千年魂

在彭家木屋里,83岁的彭南京向师生们讲述毛古斯舞的起源:“这是我们土家族认祖归宗的神圣舞蹈。”据传古代有位土家青年下山学习农耕技术,归来时衣衫褴褛,遂以茅草蔽体,在年节祭祀中舞出耕作技艺。自此,土家人每年通过跳毛古斯舞祭祀先祖,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不跳毛古斯,邪气出不去,福气进不来。”彭英华展示着祖传的祭祀簿强调。这种源于生产生活的古老舞蹈,至今仍是土家族重要的精神纽带。

图为实践团队访谈毛古斯舞国家级传承人彭南京老师。王莹 供图

       谈及毛古斯舞的独特性,彭南京的眼中泛起波澜:“你们知道吗?过去这里的人,赶个集都要翻山越岭。”他指着窗外层叠的青山回忆,“多少老人一辈子没出过靛房镇!背篓里的菜走半天到山脚,常常原样背回...各村寨的歌舞,就像散落深山的珍珠,各亮各的光。”这地理的隔绝,意外保存了毛古斯舞最原始的基因。

茅草簌簌见真章

       展示环节,彭南京身着传统草衣登场。这套27斤重的服饰由茅草、棕叶手工编织而成,五条棕叶长辫垂于脑后,面部完全遮盖,象征“长毛的先祖”。

       鼓声响起,彭南京屈膝抖身,茅草簌簌作响。“这是‘打露水’!”他边解说边俯身甩辫,模拟拂去晨露;随后以碎步进退演示“扫进扫出”,寓意驱邪纳吉;在“围猎”环节重现先祖狩猎场景,最终以“获猎庆胜”的腾跃收尾。全程用土家语吟唱,动作刚劲有力。

图为国家级传承人彭南京老师给团队成员展示毛古斯舞。王莹 供图

     “最考验功力的是五辫同舞。”无锡职大学生石兮彤记录观测数据,“中辫垂直击天,左右辫呈八字交错,每秒完成三次高频震颤。”

传感器捕捉千年律动

       面对“动作体系复杂难量化”的传承困境,团队为彭英华穿戴精准定位传感器。当这位年轻传承人起舞时,17个高敏度传感器已部署在其四肢与躯干。

    “毫米级捕捉肩部抖动波形!”软件专业蒋一品紧盯监测屏。动作捕捉系统以每秒200帧速率生成三维骨架模型,五条辫摆的动力学参数首次被完整记录。“0.07秒相位差是关键。”他指着辫梢运动曲线向彭南京解释,“这个时间差确保辫子互不缠绕。”

图为省级传承人彭英华老师穿戴精传感器进行动作定位。王莹 供图

       彭南京轻触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这些数字,让祖宗传下的舞步有了新生命。”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物联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琳表示:“这次跨学科实践是产教融合的生动范例。我们通过智能传感技术为非遗保护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

图为彭南京、彭英华老师和“联湘锡遇”实践团队合影。王莹 供图

       当无锡职大学子背包里的传感器与湘西大山深处的茅草衣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已然开启。数字技术正为千年舞步搭建永不坍塌的舞台,让每一束舞动的茅草,都在比特世界里找到永恒的生命印记。(通讯员 蒋一品 王莹)

作者:蒋一品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毕节学子三下乡:助力基层振兴,践行青春使命
  • 探红色根脉 品非遗韵味——湘潭市博物馆文化调研行
  • 三下乡进行时:聚焦鱼类生态调研,守护新疆渔业发展
  • 探产业振兴之路 传乡村温暖之情
  • 2025年7月5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牧野青锋”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以“青春调研+温情服务”双轮驱动模式,走进重庆农神控股有限公司开展实
  • 07-08
  • 金融活水润古村 腊肉香里话共富
  • 金融活水润古村 腊肉香里话共富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探索金融工具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2025年7月2日,河海大学“金融活水润乡
  • 07-0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