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产业振兴之路 传乡村温暖之情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解码产业振兴与人文关怀的协同发展密码,探索农业环保企业赋能乡村的创新路径,2025年7月5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牧野青锋”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以“青春调研+温情服务”双轮驱动模式,走进重庆农神控股有限公司开展实地实践,在科技助农的产业现场与乡土温情的生活场景中,书写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的生动注脚。
  一、以青春视角探农业环保产业的科技温度
  早上 8:30,实践团踏入重庆农神控股有限公司,企业标识区“昔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农神育新绿”的标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现代农业环保产业的发展画卷。在生产车间,远程操控的智能铲车与自动化运输带构成高效运转的工业交响,百吨级发酵池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生态肥料,构建起“变废为宝”的资源化闭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五保户参与车间质量检查的场景,既彰显了科技降本的产业智慧,更传递出企业反哺乡村的人文温度。当同学们站在原料堆场前,望着如小山般的处理原料,目睹操控室内机器听从指令精准运转的“现代化农业”图景,无不被科技赋能产业的力量所震撼。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调研收获转化为行动,用vlog、报告等形式讲好产业助农故事,结合专业为产业优化流程、拓市场,搭建校地企桥梁,让青春智慧真正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




  二、以青春温度传乡村善意流淌的温情实践
  今天,处处都有奇遇,满是温情。
  午休时分,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实践团开启了温情篇章——得知当地一位90岁老奶奶迎来寿辰,队员们立刻自发组织庆生活动。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在房间响起,当自编舞蹈带来欢声笑语,老人眼角的泪光与舒展的皱纹,成为乡土中国最动人的情感注脚。
  返程途中,善意的传递还在继续。偶然发现一只从鸟巢跌落的幼鸟,队员们搭起“爱心阶梯”小心翼翼将其送回巢穴;遇见被风吹落的晾晒棉被,大家主动拾起、重新规整悬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恰是实践团践行社会责任的缩影。
  晚上8点,广场的白色幕布亮起微光。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观看热血历史影片。实践团成员蹲坐在老人身旁,轻声解说画面中的历史细节,夏夜里的光影交错间,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共鸣在此刻浑然一体,勾勒出乡村振兴中最温暖的人文图景。
  三、以青春之力续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此次实践,实践团在农神控股的生产现场,见证了“科技助农”如何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从五保户就业模式中读懂了产业发展的民生温度,也在自动化生产与人力成本的矛盾中引发了对乡村人才振兴的深度思考;而庆生、救鸟、拾被、放映电影等点滴善举,则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绝非单一的产业升级,而是需要产业活力与情感联结同频共振、物质丰裕与精神富足双向奔赴的系统工程。
  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节点,实践团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课堂所学转化为产业赋能的技术方案,让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正如实践团指导老师所言:“当农业科技与青年智慧碰撞,当产业振兴与人文关怀交织,乡村的沃土必将孕育出更丰硕的时代果实。”这支青年队伍将继续以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绚丽绽放。
作者:“牧野青锋”乡村振兴实践团队 来源: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繁星落秭归 托管递暖情——武汉工商学院赴秭归三下乡爱心托管志愿服务
  • 传承红色基因:三下乡队伍走进朱德出击闽中纪念园
  • “禾”光同行:从红色李巷到绿色田野,南农学子的初心与使命之旅
  • 毕节学子三下乡:探苗寨传红韵,助乡村谱新篇
  • “心灵驿站・相遇计划” 为福利院儿童点亮心光
  • “钩深索隐”实践团——社区传安全,服务暖心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