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共谱的硒土诗人
抬头看到“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举目满是“生态绿”。新时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理念。为探索富硒展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铁算盘”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富硒果园,拜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邓兰云。
万安晨雾里,柑橘与泥土混合的清香不绝如缕。邓兰云蹲在富硒果园的田垄上,用遍布胼胝的指尖抚过老橘树皲裂的树皮——这片两千余亩的果园,已经建成了多业态为一体的度假农庄,先进的嫁接灌溉技术、多元的商超出口合作......邓兰云正站在这片厚土的肩膀上,带领着县城百姓走向小康。
富晶果园游客中心照 万安县政府提供

1967年,家境贫困的邓兰云把第一颗柑橘果苗栽进万安的红壤,彼时,土地还带着贫瘠的涩味。邓兰云没有退缩,心一横,便深扎到荒芜的土壤里。熬夜读书钻研,潜心探索技术,昏暗的煤油灯下不知诞生了多少本种植笔记。邓兰云三年奋进,枝头的柑橘终于泛起了霞色,就这样,万安的土地与邓兰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1年,新婚三日的他被调到乡移民果园做场长,那是邓兰云第一次认真抚摸万安的山坡田野,而他感受到的不仅是土地的贫瘠,更是资金的短缺、技术的空白与市场未卜的挑战,而他肩负起责任,带着对土地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毅然投身,开始了与这片土地的漫长对话。他坚信,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蕴藏着非凡的潜能,尤其是那珍贵的硒元素。
最初的岁月,是邓兰云的汗水与泥土的交融: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无论乡亲们投身于农忙时节还是悠享农闲之乐,邓兰云始终带着弟弟,躬耕在果园。他俯下身,成为最虔诚的农人,他悉心揣摩着土壤的脾性,探索富硒的奥秘和高位换种技术。每一寸土地的改良,每一株果苗的呵护,每一位农户的教导,都倾注了邓兰云对这片乡土深沉的爱与承诺。这份近乎执拗的坚守,让农户走上致富,让荒坡渐染新绿,让贫瘠的土地焕发出“硒”望的光芒。
邓兰云观察果花照 万安县政府提供
邓兰云讲解“一树十果”照 “铁算盘”实践队队员张潇文摄
如今,站在果实累累的园中,邓兰云的目光依旧深情地流连于脚下的土地,谈及那颗奇特的“一树十果”,更是滔滔不绝,眼中满是自豪与热爱。他铭记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嘱托,践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命题,他常说:“土地是有记忆的,记得你的付出,也终会回馈你的深情。”三十年光阴荏苒,他已与这片沃土血脉相连。岁月在他的脸庞刻下风霜,也沉淀下邓兰云对土地更深的理解与眷恋。他不仅欣慰于当下的收获,更思考着如何让土地的“硒”望传承不息,当“富晶”品牌的水果带着土壤的温润走进北上广的商超,他却只是轻言一句“是土地先懂得如何孕育甘甜。”
邓兰云获“中国好人”称号颁奖礼 万安县政府提供
“富晶农业”荣誉墙 “铁算盘”实践队队员张潇文摄
“我对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因为这个世界是我改造的,是我自己创造的。”片片果树中,邓兰云质朴又有力教导从“邓师傅果园讲堂”传出。34年来,邓兰云先后获得全省农业种养大户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荣誉,有人问他获奖时的心情,他却摆摆手,指向身后的果园:“土地在结果子时,从不会喧哗。”那些无数的奖章荣誉,在他眼中远不如清晨叶片上的露珠珍贵。
邓兰云在“邓师傅果园讲堂”下 “铁算盘”实践队队员叶铭摄
邓兰云为队员授课 “铁算盘”实践队队员张潇文摄
邓兰云的故事,是一首写给土地的赞美诗。此刻万安的风掠过硒土,吹动他鬓角的白发,三十载光阴,他以心血浇灌,以信念守护,他与土地共命运的深情,已化作累累硕果,香甜了岁月,更滋养了万安土地的金色“硒”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