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音正行远——同音共行”推普实践团:用语言共绘乡村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7-0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三下乡”社会实践|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音正行远——同音共行”推普实践团:用语言共绘乡村新蓝图
在党的二十大“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神指引下,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音正行远——同音共行”推普实践团在院团委李赫老师及辅导员龚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6月27日-7月2日在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镇肖老庄村开展推普教学活动,开启推普与文化传承之旅。
(一)踏访乡村,深入调研
活动伊始,“音正行远——同音共行”推普实践团通过入乡踏访方式,对当地的语言使用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据肖老庄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村民们大多使用方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在日常沟通、信息获取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普通话在村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在与辛集镇肖老庄驻村第一书记曹永志交流过程中,他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迫切:“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是乡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
图片说明:实践团与肖老庄驻村第一书记曹永志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村民普通话水平       马志兰摄
(二)针对问题,开展活动
针对这一现状,推普团根据前期调研情况,聚焦需求,开拓思维,准备相关授课资料,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情的学生开展创新性针对性教学,例如:制作普通话与方言对比卡片等教学方案,同时实践团的成员们都深刻意识到既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也要身体力行,利用自身优势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主动融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说明: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筹备会议现场,师生交流实践安排         马志兰摄
(三)集中教学,多样教学
到达辛集镇肖老庄小学后,采用创造性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以发音训练为基础,以非遗、汉字书写、绘画、红色文化、科普知识等元素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文化”的双轨模式深化推普成效。在辛集乡赵庄小学,开展了绕口令比赛、趣味拼词大赛、朗诵诗歌、红军情景模拟等特色课堂活动,共覆盖小学生200余人次,有效纠正了学校师生普通话的发音问题,提高了当地居民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多元举措与特色亮点相得益彰,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

图片说明:实践团队成员用标准普通话为同学们科普动植物细中细胞器相关知识       丁雪摄

图片说明:实践团成员为二年级同学们贴五星红旗贴纸,在普通话宣传中传承红色基因        田孟寒摄

图片说明:一位二年级男同学自告奋勇向同学们朗诵《如果信仰有颜色》诗歌             田孟寒摄

(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通过此次活动,看到普通话在辛集镇肖老庄乡村落地生根、点亮交流新图景,推普团更坚定了前行方向。普通话推广的“三下乡”脚步不会停歇,河南城建学院生科学院推普团将始终不忘初心,把语言的温度传递到乡村每个角落。未来,也会继续以推广普通话为使命,在助力乡村文化交流、赋能乡村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普通话成为乡村连接世界、拥抱机遇的坚实桥梁,用朗朗乡音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图片说明:推普实践团与乡村小学同学代表集体合照           马志兰摄

图片说明:推普实践团与辛集乡肖老庄书记及负责人的合照马志兰摄
作者:耿卓超 来源: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旧址忆往昔,调研启新程
  • 旧址忆往昔,调研启新程
  • 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筑梦乡村路,‘泾’彩志愿行”志愿服务队系列报道(一)
    ——旧址忆往昔,调研启新程
  • 07-02
  • 音正行远——同音共行”推普实践团:用语言共绘乡村新蓝图
  • “千年运河,丰惠寻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下乡调研进行时——浙理科艺学子探访浙东运河,倾听滨水
  • “赤旅铸魂”实践团红色研学之旅: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春思政热情
  •  “小小技能,大大独立:星星树康复中心生活自理实践课堂”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