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童’行”实践团队前往赣州市大余县杨梅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为当地儿童送上贴心关怀,用青春行动传递温暖。
领导慰问暖“微光”,爱心礼物润童心
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高亮前往赣州市大余县杨梅小学,看望并慰问该校“微光‘童’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实地考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支教工作开展情况,张高亮对团队的支教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张高亮亲切询问了学习生活情况,并与队员们共同为孩子们递上江西农业大学特色文创产品,现场氛围十分温馨。

寻迹红色纪念馆,传承初心担使命
为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实践团队在启动“寻迹红色根脉·传承初心使命”主题活动,走进多地红色地标,通过实地参观、场景体验,让队员们在历史细节中触摸革命精神的温度。
在陈毅旧居,讲解员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诗句为引,讲述陈毅元帅南方游击战“艰苦卓绝、信念如钢”的铁血征程,队员驻足间深切感受革命先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雄气概;在梅岭三章纪念馆,声光电技术还原的“油山被围”场景,让“取义成仁今日事”的决绝信念直抵人心;在南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历史实物与场景复原呈现“野菜充饥志愈坚”的艰苦岁月,队员从泛黄笔记、补旧军衣等细节中感悟:厚重的历史是无数人用热血与生命写就的担当。

说红色经典故事,唱动听红色歌谣
实践团队来到杨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寓教于乐主题实践活动,以多元形式为乡村儿童带来丰富体验。实践队员通过多媒体为小朋友们讲述《周篮嫂的故事》等经典红色故事,声画交融的讲述让革命精神更鲜活可感,并组织红歌教唱活动,《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清脆童声与青春旋律交织,在文明实践站回荡。

芭蕉叶上写童愿,艺安课堂趣成长
为激发艺术兴趣与创造力,队员们创新设计本土化实践:以本地芭蕉叶为“心愿纸”,孩子们写下“长大当军人”、“为祖国做贡献”等纯真心愿;实践团队还开设了戏曲脸谱工作坊,指导孩子们对照关羽、包拯等经典图案调色绘制,童趣作品在指尖绽放;设置“安全小卫士”有奖竞答环节,围绕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实用知识展开互动,孩子们踊跃作答,在趣味挑战中筑牢安全意识。

参与活动的孩子们积极投入,在红色故事的浸润、安全知识的竞答以及心愿书写、脸谱绘制、红歌学唱的实践中,切实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对祖国、健康和艺术的热爱。
盛夏时节,怀揣炽热梦想的青年们相聚于大余这片红色热土。实践团队成员以信念为笔、以行动为墨,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活力与崭新希望,续写“微光‘童’行”实践团队的三下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