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2025年合肥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青春柏垫行,文旅绘新景”实践队柏垫镇次日实践侧记:登英烈山缅忠魂 访乡邻话振兴

发布时间:2025-06-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一攀英烈山——石阶刻忠魂,雾霭祭英魂  

  广德英烈山空难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柏垫镇姚村,2006年,一架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空警-200预警机在执行任务途时,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柏垫镇梨山村上空失事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40人全部罹难。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亦是中国空军2006年发生的机上40名官兵与机组人员壮烈牺牲。为铭记英烈,当地将该无名青山命名为“英烈山”,并修建纪念馆。26日清晨,实践队队员们,从驻地出发向英烈山行进。山间晨雾弥漫,300余米的石阶陡峭湿滑,但一想到英烈山的历史背景——2006年的事故中,烈士们在广德迫降时,原本可以停留在农田上,但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危和财产,毅然驾驶飞机撞击向了陡峭的青山,用生命守护了下方村落的安全,他们的抉择诠释了军人的担当。同学们就鼓足勇气向上攀爬,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印记上。  

  近一小时后,队伍抵达山顶纪念碑前,队员们发现石阶旁嵌墓碑,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与生卒年月。碑身正面“英烈永垂不朽”六个大字在晨光中肃穆矗立。全体队员列队肃立,行鞠躬礼并默哀。山风掠过纪念碑基座的浮雕,仿佛传来无声的誓言。  

二探纪念馆——影像述往事,传承见初心  

  走进英烈山纪念馆,一瞬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英烈山纪念馆展厅以“浩气长存—40忠魂”为主题,分“空难纪实”“英烈生平”“精神传承”三个展区。  
展厅中央,玻璃展柜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飞行头盔,写满批注的飞行手册及未寄出的家书。在“精神传承”展区,一组照片格外醒目——稚嫩孩童用小手紧紧抱着父亲的遗像,清澈眼眸蓄满不解与依恋,脸上还沾着未干的泪痕,画面令人心碎又肃然起敬。讲解员介绍说“这位烈士遗孤以父亲为榜样,没有一天忘记父亲的教诲,最终考取了电子领域的博士学位,励志为祖国做出贡献,点亮父辈的余晖。”  
  队员们驻足良久,纷纷用手机拍下展柜旁的留言簿,其中一页写道“40个生命化作星辰,照亮后来者的路。”此次实践特意将缅怀英烈与乡村调研结合,也让队员们明白,传承精神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看见烈士守护的土地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三访村居老人——闲谈话变迁,振兴入民心  

  午后,实践队走进柏垫镇姚村村落,以“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走访。在村东头的树下,队员们遇到了一位热心指路的村民,在闲聊中,她指着门前新修的柏油路说“以前这路坑坑洼洼,下雨时泥浆能没到小腿,现在旅游大巴都能直接开到村口。”柏油路蜿蜒向前,不仅连通了姚村的内外,更串联起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红色文旅带来的不仅是道路的蜕变,更是一个村庄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见证着乡村在传承与发展中走向更加璀璨的未来。  

四结语——汲取先烈志,青春助发展  

  在英烈精神的感召下,合肥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青春柏垫,文旅绘新景”实践团队将带着从英烈山汲取的奋进力量,继续深入挖掘广德文旅资源。他们以青春之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知识与实践行动,为柏垫镇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王海妍)
作者:王海妍 来源:合肥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2025年合肥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青春柏垫行,文旅绘新景”实践队柏垫镇次日实践侧记:登英烈山缅
  •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青芒伴阅” 队开启南充市图书馆志愿整理之旅
  • 共青溯史韵,栗坂启新程
  • 共青溯史韵,栗坂启新程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学院学生服务社会、奉献乡村的意识和能力,6月29日,江
  • 06-29
  • 青春踏馆藏,乡野传文脉
  • 青春筑梦三下乡,反诈宣传护银龄——“青春反诈行,守护夕阳红”实践教育活动纪实
  • 【暑期社会实践】“探寻红色根脉,传承革命薪火”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