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花馍里的传承与创新 —— 探访 90 后非遗传承人高斯雅

    发布时间:2025-09-14 阅读:
    来源:叶阳阳 晏佳轩/“相城三艺·布韵流芳”/淮北师范大学
  系列报道一:花馍里的传承与创新——探访90后非遗传承人高斯雅
  导语
  2025年7月11日,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相城三艺,布韵流芳"非遗传承实践团队走进淮北市相山区隋唐运河古镇,探访90后花馍非遗传承人高斯雅的花馍坊。团队成员亲身体验花馍制作过程,聆听她如何用创新思维让这门传统手艺焕发新生。
  
  图1成员跟进体验花馍
  一、从挫败到精通:花馍传承人的坚守之路
  高斯雅与花馍的缘分始于童年,2019年正式投身花馍行业。初期制作屡屡失败,有时一天报废十几批面团,但她坚持从水粉配比、醒发时间到蒸制火候逐一攻克,最终掌握了面团的"脾气"。她延续传统压面排气工艺,创新加入奶粉、椰子油调味,搭配黑芝麻馅料,打破"好看不好吃"的旧印象。
  "刚开始是喜欢,后来成了责任。看着这门手艺从'小众'变'被看见',就像看着面团醒发——只要给足时间和温度,总会慢慢长大。"高斯雅的坚持让花馍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图2特色花馍制作过程
  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花馍设计的创新表达
  在淮北,花馍是承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斯雅在传统造型基础上,融入新中式美学和流行元素:订婚系列的龙凤呈祥、端午礼盒的粽子造型、高考季的"鲤鱼跃龙门",都深受年轻人喜爱。她解释:"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但前提是让他们觉得,这不仅是馒头,更是能拿得出手的文化礼物。"
  为兼顾量产与匠心,她引入基础模具制作部件,但坚持手工完成点睛之笔,国潮醒狮的纹路、年画娃娃的表情,都是她亲手捏塑。
  
  图3成品展示
  三、让老手艺活起来:花馍的现代传播之路
  非遗传承的难点在于推广。高斯雅敏锐抓住线上渠道,通过抖音、小红书分享制作过程,采用预订单模式平衡供需。她还走进校园、市集,带领孩子们制作简单花馍造型。"疫情后,我意识到必须让花馍走进日常生活,而不只是节庆食品。"
  
  图4成品展示
  实践队员在体验中发现,高斯雅的花馍不仅保留了"寿桃""鱼跃龙门"等传统造型,还创新设计出卡通形象,让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无缝衔接。
  
  图5花馍传承人高斯雅和实践团成员
  结语
  高斯雅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非遗传承的新可能。实践队员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到非遗活态传承需要坚守匠心,更需要创新表达。
  (图片:实践团队   拍摄文字:叶阳阳 晏佳轩)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