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剪刀下的千年文脉 —— 宗氏剪纸传承人韩学敏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5-09-14 阅读:
    来源:丁奕 晏佳轩/“相城三艺·布韵流芳”/淮北师范大学
         剪刀下的千年文脉——宗氏剪纸传承人韩学敏的坚守
  导语
  2025年7月16日,实践团队来到濉溪县石板街,探访宗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韩学敏。队员们亲身体验剪纸技艺,与传承人深入对话,了解这门千年手艺的传承现状与创新探索。
  
  图1宗氏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学敏
  一、家族传承:剪纸艺术的文化根脉
  韩学敏自幼受家庭熏陶,1981年正式跟随母亲韩宗氏学习剪纸。"母亲常说'剪纸不是瞎剪,每一刀都有讲究'。她剪的'抓髻娃娃',手里要么拿莲花,要么抱鲤鱼,寓意着招财、去病、多子多福。"这些图案承载着淮北人的情感与信仰。
  
  图2非遗剪纸成品展示
  19世纪末,韩家祖辈"宗杨氏"在淮北开设"宗家剪纸铺",使这门手艺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如今,韩学敏已成为宗氏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二、守正创新:剪纸艺术的现代转化
  韩学敏坚持"守根与创新":一方面保留传统图案寓意,如"火纹象征涅槃重生";另一方面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哪吒闹海、京剧脸谱等新作品。"机器剪不出'手作的温度',但我们要让剪纸有用。"
  
  图3非遗剪纸成品展示
  他与地方教育局合作,培训教师将剪纸带入课堂;开发装饰画、文创产品,让剪纸走进日常生活。近年来,宗氏剪纸建立传承基地,开设少儿班,已有数百名孩子学习这门技艺。
  
  图4韩学敏为团队成员介绍剪纸
  三、队员体验: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实践队员在体验中发现,淮北剪纸兼具北方粗犷与南方细腻:男娃剪纸多配小肚兜,女娃则梳双丫髻,青蛙、石榴图案象征多子多福。"抓髻娃娃"肚子圆滚滚的造型,老辈人视为"早生贵子"的兆头。
  
  图5“抓髻娃娃”剪纸成品展示
  韩学敏现场展示了"折剪法":将纸对折7次,误差不超过1毫米,一剪刀剪出"福禄寿"三个字。队员们尝试剪制简单的窗花,深刻体会到"每一刀都有讲究"的真谛。
  结语
  
  图6宗氏剪纸国家级传承人韩学敏和实践团
  通过与韩学敏的对话,队员们认识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传递,更是文化根脉的守护。宗氏剪纸在坚守传统中创新,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生动范例。
  (图片:实践团队    拍摄文字:徐士杰 晏佳轩)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