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桃李成蹊实践队调研组成员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乡村儿童情感教育与思政课程实施现状,为优化当地思政教育与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当天上午,调研组成员在杏花镇文化站向当地学生发放《乡土之旅思政课课后反馈问卷》。该问卷涵盖课堂感受、乡土资源认知、价值观培养等维度,共包含19个结构化问题。问卷发放过程中,调研组成员耐心地向学生们解释每个问题的含义,确保问卷填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为学生们填写调研问卷 杜沂鲜摄。
此外,调研组还开展了深度访谈工作,分别与当地学生和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进行交流。其中,在与一名初三男生的交谈中,调研组成员了解到许多珍贵的一手信息。在谈到读书的意义时,他表示:“首先要完成中考、高考”,同时他也在访谈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希望未来能“衣锦还乡”回报家乡。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初三男生反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希望获得更多学业支持。这个细节让调研组成员意识到,乡村教育不仅需要关注情感教育,还需重视学科辅导等实际需求。
调查也反映出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访谈发现,虽然当地学生对国旗、国徽等基本国家象征认知度较高,但对“四个自信”“脱贫攻坚”等理论概念的了解相对有限。在与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的交流中,调研组了解到了当地党建活动面临的实际困境:“一个月开展一次党的知识学习,但最近没有新的活动。”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大多数党员都是高龄老党员,50岁以下的人都出门务工了,无法开展什么党建活动。”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等建议,包括采用实地参观、情景模拟等更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同时,桃李成蹊实践队还计划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将杏花十二座、文化站、蔼然书室、杏花镇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乡土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本次调研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路径、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图为调研组成员徐雪参观当地红色资源 杜沂鲜摄。
通讯员冯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