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赋能数字小岗,非遗直播助力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23级1班
7月7日,实践团首站聚焦大包干纪念馆与沈浩事迹陈列馆的数字化建设。队员们细致观察馆内电子讲解器的覆盖情况、AR互动设备的应用场景,并体验了通过手机扫描展品获取云端历史资料的功能。在“红手印”雕塑前,团队成员通过AR技术“沉浸式”还原了1978年契约签订的惊心动魄一幕。随后,队员们采访了当地多位老人,用方言对话聆听原汁原味的改革故事。“当年按手印时最怕什么?”“为什么敢冒这个险?”——老人们的深情讲述,让数字化展陈背后的历史温度愈发真切。

7月8日,团队深入“当年人家”民俗院落,寻找小岗村的生活印记与非遗传承。在斑驳的土墙和农具陈列中,队员们与非遗凤阳花鼓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习花鼓节奏,记录表演技艺,并拍摄影像资料用于后期文化传播。午后,团队携带精心设计的“改革记忆”结构化访谈问卷,走访村民家庭。10个关键问题直击历史细节与当代发展,如“契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收成如何?”“如今红色文化如何影响下一代?”等,为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数据。
7月9日,实践团奔赴小岗村北大荒现代葡萄种植基地。队员们观察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情况,结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对灌溉传感器数据采集、病虫害识别模型优化提出建议。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搭建临时直播间,以“非遗花鼓表演+葡萄采摘体验”为特色,通过抖音平台助力小岗村农产品推广。队员李同学表示:“我们利用算法推荐机制设计直播话题,两小时观看量破万,真正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的跨界融合。”
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对改革精神的深度追寻,更是青年一代以专业能力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古老的小岗村,正与青春的科技脉搏同频共振。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