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统鱼拓变身“摸鱼搭子”:合肥学子打造非遗IP“鱼小拓”,让古老艺术潮起来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鱼拓新生,非遗焕彩”实践队
  传统鱼拓变身“摸鱼搭子”:合肥学子打造非遗IP“鱼小拓”,让古老艺术潮起来
  
  当六百余年的非遗技艺遇上00后的奇思妙想,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年8月9日至18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鱼拓新生,非遗焕彩”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活化实践。他们通过深度调研、拜师学艺与创意迸发,成功为历史悠久的界首鱼拓艺术打造出原创IP形象“鱼小拓”及系列文创产品,探索出一条“IP+文创”的创新路径,助力非遗文化破壁出圈,从博物馆走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深入一线,精准把脉传承痛点
  界首鱼拓技艺源远流长,始于宋朝,其独特魅力在于以宣纸覆于鲜鱼之身,施墨轻拓,便能精准捕捉鱼鳞的细密、鱼鳍的灵动乃至鱼眼的鲜活神韵,堪称书画雅韵与民间工艺的完美交融。然而,团队成员在深入走访界首市文化旅游体育局、鱼拓协会及当地居民后,触及了传承的核心困境:文化底蕴虽深,却与现代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喜好存在显著鸿沟。“知道的人多,真正接触、了解的人少”、“感觉古老,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成为普遍的反馈。
  
  “非遗要活,必须先‘贴近年轻人’。”团队负责人李同学道出了破题的关键,“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用‘IP+文创’的方式,让古老的鱼拓艺术‘变身’,变得可爱、实用,让年轻人发自内心地喜爱并愿意‘带出去’。”
  
  图为团队成员与传承人讨论鱼拓的未来发展。薄希诺 供图
  
  萌动新生,“鱼小拓”跃然成青春代言
  如何化解“传统”与“年轻”的矛盾?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原创IP形象“鱼小拓”。她巧妙融合了传统基因与现代审美:身着碧绿色改良旗袍,衣缘点缀精巧鱼纹刺绣;发间梳着俏皮双麻花辫,发尾微卷恰似灵动的鱼鳍;圆圆的大眼睛盛满笑意,脸颊泛着可爱的红晕,怀中还抱着一条萌趣的简化版鱼拓金鱼,整体形象活泼灵动,亲和力十足。
  
  “‘鱼小拓’这个名字紧扣本源,‘小’字则传递出亲切与可爱。我们希望她能像一个友善的‘小邻居’,打破年轻人心中‘非遗=遥远古董’的刻板印象,让他们觉得鱼拓文化就是身边那位有趣的朋友。”团队成员唐同学阐释了设计初衷。
  
  图为“鱼小拓”设计稿。郑佳馨 供图
  
  理念破圈:“摸鱼躺赢”串起古今共鸣赋予IP灵魂,团队提炼出“摸鱼躺赢”这一极具传播力的核心概念,堪称对鱼拓文化的“当代转译”。此举源于对双重文化密码的深刻洞察:
  
  传统底蕴:在中国文化中,“鱼”谐音“余”,承载着“年年有余”、“吉庆祥和”、“鱼跃龙门”等厚重祝福。团队发现,即便是年轻一代,对鱼的吉祥寓意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当代情绪:深入调研揭示,年轻人语境中的“摸鱼”并非贬义,而是应对高压生活的一种智慧释放——以适度放松对抗精神内耗,反而有助于提升效率。那些风靡的“摸鱼”表情包与文案,实则是年轻人幽默化解压力的情绪出口。
  
  “摸鱼躺赢”理念,正是将“鱼”承载的古老祝福与年轻人“摸鱼”寻求轻松释放的现实心态巧妙嫁接。口号“带着‘年年有余’的祝福,用轻松的方式面对生活,就能‘躺赢’(实现目标)”,既守护了鱼拓的文化根基,又精准戳中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架起一座连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文创落地:掌中方寸间的非遗“小确幸”基于创新的理念,“鱼小拓”IP迅速转化为一系列承载美好寓意的实用文创。其中,“摸鱼躺赢”祈福香囊备受瞩目,它将抽象的鱼拓艺术符号化、实用化,化身年轻人日常的“小福气”。
  
  图为“鱼小拓”祈福香囊设计稿。郑佳馨 供图
  
  其中,香囊采用粉色系挂饰造型,正面印有“鱼小拓”怀抱金鱼的萌趣主视觉,环绕清新的白色樱花图案,下方“摸鱼躺赢”的蓝色卡通字体活泼醒目,整体完美契合年轻人偏爱的“软萌+国潮”审美。
  内藏玄机的中药香包是点睛之笔。精选艾草与薄荷混合填充,散发出清雅怡人的香气,兼顾传统功效与现代日常所需。“它不只是可爱的装饰,更是年轻人生活的‘小帮手’——挂在书包上,闻着清香舒缓压力,同时带着‘年年有余’的祝福,轻松开启每一天。”团队负责人如是说。
  
  “非遗的传承,不是让年轻人‘回到过去’,而是让过去‘活在现在’。”团队队长在项目尾声深情总结,“当‘鱼小拓’的形象摇曳在年轻人的背包上,当‘摸鱼躺赢’的祝福成为他们日常的陪伴,鱼拓文化便真正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正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意义所在。”“鱼小拓”的诞生,不仅是一次成功的非遗创新实践,更展现了年轻一代用创意和温情守护文化根脉的担当,为更多非遗项目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生动样本。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