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点亮希望:郑州大学学子七日守护自闭症儿童
2023年6月22日至28日,郑州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22名师生在河南省郑州市党群服务中心和星光农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行动。该团队依托专业背景,通过舞蹈、音乐和游戏等多元干预方式,为20余名自闭症儿童提供专业支持,同时为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和互助平台。
实践首日,在郑州市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面临了严峻挑战。20余名自闭症儿童在陌生环境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有的捂住耳朵抗拒音乐,有的不停摇晃身体,还有的四处奔跑哭闹。面对这些情况,志愿者们及时调整策略,将复杂的舞蹈动作分解成简单易学的单元,并采用一对一辅助方式,通过轻拍肩膀、手势引导等触觉提示,帮助孩子们逐步适应活动。
“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存在感官处理异常问题,”团队指导老师、郑州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表示,“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干预方式,用更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沟通。”
次日,活动转移至郊外的星光农场。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明显效果。这个专为特殊儿童设计的自然疗愈空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减少了过多感官刺激。参与儿童数量减至7人,每位都配备一到两名志愿者。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孩子们的情绪明显稳定,注意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志愿者采用意象化教学方式,将动作分解为“举起手——像开花一样”、“跺脚——像小兔子跳”等生动形象的指令。一名6岁男孩起初持续捂耳抗拒,志愿者发现他对光线敏感,便将他带到树荫下,握着他的手腕轻轻摆动。通过三天的持续干预,这个孩子从最初的完全抗拒,到逐渐接受,最后主动站回队伍尝试跟随动作。
团队开发了多模态干预体系。音乐组设计“节奏感知-情绪表达”阶梯训练,从非洲鼓击打节拍到用风铃、沙锤模拟自然之声,逐步引导孩子从听觉刺激过渡到肢体响应。游戏组设计系列结构化游戏,在“拍手传情”、“聚拢散开”等互动游戏中提升孩子们的眼神接触和指令服从能力。
家长支持也是本次实践的重点。团队召开3场家长座谈会,收集15份深度访谈记录,深入了解自闭症家庭面临的困境与需求。一位母亲在座谈会上哽咽道:“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问我'你累不累',而不是'孩子为什么还不好'。”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也让她们意识到心理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重要性。
经过七天的干预,孩子们都有了明显进步。女孩念念(化名)从从不与人对视到第5天主动拉起志愿者的手模仿旋转;男孩康康(化名)从持续摇晃身体到能跟随指令完成“举手-放下”的简单序列。家长们也在团队的影响下开始转变观念,在互助群中分享干预经验。
最后一天的汇报展示中,孩子们虽然动作参差不齐,但每个人都坚持完成了全程表演。团队成员建立了“星光同行”长期帮扶计划,通过定期回访、远程指导等方式为这些家庭提供持续支持。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