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蚌埠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传承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蚌埠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珠城红笺觅光行”实践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史明理、增信崇德,2025年7月5日至7月7日,蚌埠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珠城红笺觅光行”实践团,在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烈士陵园等地,开展主题为“寻迹红色足迹,传承文明薪火”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祭扫缅怀、主题汇报等形式,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7月5日上午9时,实践团首站抵达蚌埠市博物馆,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革命历史展区。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走进“淮河战役历史展厅”。展厅内,通过动态沙盘、场景复原模型与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淮河战役的关键战斗场景。志愿者们仔细聆听背后的故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和先辈们的不易。展厅一隅,一份泛黄的1938年《蚌埠日报》复印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报纸上清晰的文字记录了日军侵占蚌埠时的暴行,字里行间满是苦难与抗争。志愿者们认真阅读着报纸内容,这些文字不是冰冷的历史,而是先辈们用血泪写下的警示。我们必须记住这段历史,才能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
  图为蚌埠医科大学“珠城红笺觅光行”实践团成员在蚌埠市博物馆学习革命事。胡信威 供图
  7月6日上午8时30分,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实践服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蚌埠市烈士陵园。烈日下,陵园内的松柏更显苍翠,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在陵园管理员的引导下,实践团首先在纪念碑前举行祭扫仪式。实践团成员代表手捧由白菊花束,缓步走向纪念碑,将花束稳稳放在碑基两侧,随后整理花篮缎带。全体成员面向纪念碑肃立,向革命英烈三鞠躬,接着低头默哀三分钟。默哀期间,陵园内只听得见风吹过松柏的沙沙声。默哀结束后,实践团沿着青石板路走进烈士纪念馆。馆内,1951年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泛黄家书、1963年抗洪救灾中牺牲的干部的工作日记等展品,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成员们久久伫立在每件蕴含深意的物品前,感慨万分,我们应该把这些英雄的故事拍下来,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浸染着先烈的鲜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蚌埠市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祭扫仪式和在烈士纪念馆内参观烈士家书展品。陈紫宜 供图
  7月7日下午2时,实践团在烈士纪念碑举行“向英烈汇报”主题汇报会。汇报会上,实践团成员依次分享三天实践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感。“两代新青年跨越百年遥相呼应:先辈们以青春赴使命,用生命换山河无恙;我们以奋斗敬理想,用实干续盛世华章。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责任与担当的火种始终在青年的血脉中熊熊燃烧。”实践团成员胡同学的发言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随后,全体成员起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以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激昂的誓言在会议室里回荡,成员们的眼神坚定而明亮。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更是一次生动的国情社情实践课。实践活动将蚌埠医科大学“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深植红色基因传承,使红色教育超越符号化仪式,成为青年学子砥砺医德、精进医术的生动课堂。当学生在烈士纪念碑前献上花束,庄严宣誓时,“笃学精业”的专业追求与“修德厚生”的生命敬畏,已在红色薪火中熔铸为新时代医者的精神脊梁。蚌埠医科大学的青年学子们通过追寻红色足迹,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他们始终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炽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三天的实践虽然短暂,但红色精神的种子已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从博物馆里的历史探寻,到烈士陵园的深情告慰,再到汇报会上的青春誓言,本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红色足迹的追寻,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正如实践团成员们在总结报告中所写:“我们以奋斗敬理想,用实干续盛世华章。”
  图为蚌埠医科大学“珠城红笺觅光行”实践团成员的现场合影。陈紫宜 供图
  陈紫宜/文     陈紫宜、胡信威/图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