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安徽农业大学赴宣城泾县榔桥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1人,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皖南事变陈列馆为目的地的参观学习。团队以“感悟红色文化,学习革命精神”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的走访,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图为皖南事变陵园祭堂。卓越 供图
走近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团队成员们满怀着对烈士先辈的崇敬之情,首先来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在一步步走进陵园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见到了刻有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题词的碑廊和无名英雄烈士墓。来到祭堂,深色墙体上镌刻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金色大字,庄严肃穆。英雄烈士坚贞不屈的斗争历程仿佛就在眼前,直击队员们的内心,历史的厚重与悲壮在这一刻仿佛凝成实体,触手可及。带着这份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团队成员们一起进入了皖南事变陈列馆。
图为皖南事变陈列馆内历史资料。宋宏耀 供图
在皖南事变陈列馆里,那些被妥善安置的珍贵文物,向团队的成员们无声展现着那段血火交织的革命岁月。展柜中,除了新四军使用的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如生锈的刺刀、破旧的军鞋)外,还有大量与皖南事变相关的文件、电报等历史文献资料,这些展品无一不展现了新四军在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不易与艰辛。从初期准备的艰难,到其后的发展壮大,再到坚持抗日斗争,每一份历史资料都是有力的见证。队员们逐字研读馆内的文献资料,泛黄的手写信件、褪色的作战日记将课本上简略的历史章节,还原成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人不再只是书页里几行字就被概括了的历史人物,而是皖南青山下永不褪色的群雕。团队成员们在这场细致的参观中,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四军的革命精神。
图为队员在皖南事变陈列馆内研读资料。郭津辰 供图
除此之外,展馆内还综合运用雕塑、模型、声光电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生动重现了皖南事变中的重要场景。“激战东流山”“山口对峙”等场景通过雕像和壁画,配合着声音与光线被一一还原,团队成员们仿佛就立足于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之中。雕像的背景中,战火纷飞的壁画和逼真的战斗场景相互呼应,将那场触目惊心的历史瞬间铭刻于这组艺术创作之中。通过一旁的文字解说,队员们了解到这是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与“国民党顽固派”对峙的一幕,这更坚定了大家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使之生生不息的决心。
图为皖南事变陈列馆内“山口对峙”场景。宋宏耀 供图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知,此次的暑期实践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和红色文化传承。通过本次的参观学习,队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同时,在面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时,更能深刻领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队员们在感受红色力量的同时,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入当地走访调查,结合实际情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绝不是纸上谈兵,把文章写在大地上,让它们在中华大地上扎根,成为永恒的精神瑰宝。
作者:陈雨婷 郭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