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合肥工大学子2025暑期“三下乡”:寻迹八十载校史 传承工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八秩风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5日至7日,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八秩风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庆祝建校80周年为契机,通过校史研习、教师访谈和中学宣讲三大板块,构建“认知-感悟-传播”实践闭环,深入探寻学校发展脉络与文化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担当。
  深入校史馆,感悟发展历程
  7月5日,实践团队首站走进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开展实地研学。在历时三小时的参观中,队员们通过丰富的馆藏实物、图文及影像资料,系统回顾了学校八十年来从初创奠基、西迁创业到迈向“双一流”的不平凡历程。在“西迁时期”展区,一批珍贵的历史实物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包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教材手稿、教学仪器和师生生活用品。实践队员认真记录、频频驻足,在一纸一物中感受学校办学初期的艰辛与坚韧。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历程展开专题研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4级学生穆海阳在“学科发展”展板前表示:“深入了解学校在地质、环境等学科领域取得的突破后,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科研报国的信念。”
  实践队员在校史馆聆听讲解并观摩历史实物。郭文锐 供图
  对话教师代表,聆听育人故事
  7月6日,团队分组采访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三位教师代表,从不同维度了解学校的育人传统和文化精神。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胡淑恒教授结合从教二十余年的经历,向队员们讲述了教学理念和科研条件的变迁。“课堂教学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发展到如今的智慧教室,实验设备从基础简单升级到精密先进,”胡教授说,“但始终不变的是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她特别寄语队员,要珍惜现有的学习科研条件,夯实专业基础,未来勇担重任。
  地质工程系李加好副教授则通过一系列野外实习照片,向队员生动展示了实践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地质工作者的足迹遍布山川旷野,我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能源资源战略,”李老师说,“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院张妍老师从学生工作的角度,介绍了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传承。“‘资环之星’评选、生态文明宣讲团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十余年,已成为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老师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工大精神。”
  实践团队采访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胡淑恒教授。崔旻诚 供图
  走进中学课堂,传播大学精神
  7月7日,实践团队走进合肥市第十一中学,开展“八十正青春,奋进双一流”主题宣讲活动。面向百余名高一学生,队员们通过图文展示、视频播放和互动交流等形式,系统介绍了合肥工业大学八十年办学成就、人才培养特色和校园文化生活。
  “大学有哪些科研实践平台?”“如何选择专业方向?”面对中学生的踊跃提问,实践队员结合自身经历一一解答。2024级学生谢冬同学分享了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的经验:“从选题立意到实验设计,从数据处理到成果展示,整个参赛过程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宣讲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高一(1)班班主任张老师表示:“大学生走进中学课堂分享成长经历,这种形式特别贴近学生需求,既帮助中学生了解大学生活,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
  实践团队在合肥十一中进行宣讲交流。欧阳宇含 供图
  深化实践成果,传承校史文化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不仅系统梳理了学校八十年发展历程,更深入思考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队长表示:“校史学习不是简单的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明确前进方向。作为工大学子,我们要自觉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团队指导老师认为,此次实践活动构建了“认知-感悟-传播”的完整闭环:“学生通过实地探访形成感性认识,通过访谈交流深化理性思考,最后通过中学宣讲实现价值传播,这一过程实现了自我教育和社会服务的统一。”

  通讯员 赵士源 崔旻诚
三下乡推荐
  • 感悟红根传法意 实践护魂显担当
  • 近日,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弘法沧澜实践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开启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此次实践以深入领悟沂蒙精神、进行红色
  • 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