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下旬,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河南省智慧农机推进中的农户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采取调查问卷与农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郑州市古荥镇、洛阳市陶湾镇、安阳市内黄县以及濮阳市范县展开农机推广问题调研。
古荥难题:差异化种植拖慢向“智”脚步

古荥镇位于黄河南岸,地势以平原为主,丘陵和缓坡约占20%—30%,主要耕种作物为小麦、玉米、芝麻。其中,位于古荥镇西北部的程庄大面积种植苗木和果树,问卷结果显示:该地区有约20%的农户使用农机频率较低,地块零散使大型机械设备难以施展,而多样化的作物又对适用机型要求较高,导致该地区机械化水平一般。
陶湾困境:银发耕种者遇上“智慧农机”
陶湾镇的田间地头,耕种主力70%都为60岁以上的老人,团队成员借助问卷和农户访谈得知:多数农户仍延续着传统耕种方式,使用大型农机的农户不超过10%,农户面对智慧农机“心有余而力不足”,“害怕学不会、用不惯”、“坏了不会修”成为常见顾虑。此外,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的推广进程。

内黄矛盾:机械化推进的多重阻碍
内黄县的农业图景充满矛盾,受种植作物、地势分布和农民收入因素影响,该地区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调研结果反映:该地区经常使用智慧农机的农户不到10%,不使用智慧农机的农户占比40%,受访农户普遍认为普通农机即可满足耕地需求,此外,由于购买农机花费较大,部分农户选择租用农机来减少开支。

范县机遇:沃土平原等待“破局之钥”
地处黄河沿岸的范县,广袤平原上小麦、玉米、水稻连片种植,莲藕等经济作物规模发展,基于问卷统计可以看出:范县机械化水平较好,基本不使用农机农户大概低于10%,有超过20%的“尝鲜者”经常使用智慧农机,可见范县智慧农机使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这片丰饶的土地,正等待着农机价格的优化与功能的细化升级。

在本次调研途中,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机智先锋队”的队员们揭开了河南乡村智慧农机推广过程中所呈现的差异化面貌:古荥的“碎片化”种植、陶湾的银发困境、内黄的多重矛盾以及范县的“尝鲜者”现象。尽管各地所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各不相同,但核心矛盾都集中在设备适配性、农机使用与维护成本和用户接受度上,因此,未来需推动智慧农机与地方农业特征的深度融合,走好各个地区智慧农机推广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撰稿人: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李紫钰
团队负责人: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梁龙星
联系方式:18838922497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