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承爱国精神,共筑时代梦想——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学院对爱国主义的学习和弘扬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砥砺品格,值新中国成立7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学院“传承爱国精神,共筑时代梦想”——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6日起,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为期半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进多个红色基地,深切感悟革命先辈地奋斗历程和爱国主义精神。
  青春宣讲,声入人心
  在冯玉祥泰山主题纪念馆,队员们化身“青春讲解员”,将冯玉祥将军在泰山期间倡导平民教育、致力抗日宣传、捐建公益设施等爱国事迹融入生动讲解中。“救国先救民,救民先启智”,队员们饱含深情的讲述,引发了群众强烈共鸣。在与老一辈的回忆互动中,历史细节愈发鲜活。这一“角色转换”,既是青年对爱国情怀的深刻体悟,也是红色基因的青春传递。
  拳心向党,誓言铿锵
  在岱峰红色纪事馆,一场庄严而隆重的宣誓仪式如期展开。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落在展馆中央,队员们身着统一服装,整齐列队,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展馆外回荡,与墙上革命先烈的照片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彰显着新时代青年追随党的坚定信念。
  对话英烈,时空回响
  在泰安革命史展馆特设的“致英雄”留言区,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笔一划地留下了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您用23岁的青春守护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以毕生奋斗延续这份荣光”“当年您以血肉之躯筑就长城,今日我们以知识才干建设家园”“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未来,由我们担当”……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是青年与英烈的隔空对话,是一份跨越时空的青春约定,更是一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大任的青春承诺。
  烽火砺行,体悟精神
  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玻璃柜中,一支支锈迹斑驳的步枪静卧,磨损的枪托上还留着当年战士手掌的温度;泛黄卷曲的电报纸上,字迹依然清晰可辨。队员们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有人俯身细看展柜里那双磨破底的草鞋,有人驻足凝视墙上那张年轻战士的黑白照片。那些沉默的展品、泛黄的纸张和年轻的面容,此刻都化作了一种无声的力量。站在当年志士们打响第一枪的土地上,队员们深深懂得,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它正以另一种方式,在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延续。
  陵园祭扫,传承薪火
  清晨的徂徕山烈士陵园肃穆庄严,苍劲的松柏挺立如卫兵般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纪念碑前,队员们整齐列队,深深鞠躬。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年轻的脸庞上投下斑驳光影。有人注意到,碑座上镌刻的文字边缘已经有些模糊,那是无数前来瞻仰的人们用手抚摸留下的痕迹。队员们取出准备好的黄丝带,轻轻系在周围的松枝上,丝带在晨风中飘扬,与松针摩擦发出细微声响,像是烈士们欣慰的叹息。
  此次实践活动收获了当地场馆与群众的热忱协助和充分肯定。队员们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照亮当下、指引前行的火炬。从冯玉祥将军的“实干爱国”,到起义英烈的“舍生取义”,再到无名英雄的“默默坚守”,每一种精神都深植青年心田。大家表示,必将把实践中的所思所悟转化为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在新时代征程中续写无愧先辈、无愧时代的青春华章!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