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贵州大学昆协“虫缘童行”服务队:青春引路播撒科学星火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盛夏七月,指导老师郭建军携贵州大学“虫缘童行”服务队深入贵州省普安县大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昆虫科普到自然探索,从标本制作到爱国教育,从童心陪伴到梦想激发,每一步都播撒了新时代青年的科学火种与真挚情怀。
  
 图为服务队在农学院门口合影留念
  一、昆虫讲堂:童心探秘启新知
  服务队立足专业优势,在童伴之家开设科普课堂。队长王子洁通过图片对比、互动问答、模型观察,生动讲解昆虫特征与生态关系。队员们引导儿童观察形态细节,精准识别物种差异,激发科学兴趣。在区分昆虫与非昆虫时,孩子一句“蜘蛛不是昆虫,因为它有八条腿”的精彩回答,赢得满堂喝彩。
 
图为王子洁利用黄蜂模型讲解昆虫结构特点
  二、邂逅昆虫:草叶寻踪探自然
  服务队带领儿童深入村郊花园,开展野外采集实践。郭建军示范扫网技巧,队员手把手指导操作。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在南瓜叶背发现蚜虫群落,学习生态观察技能。活动中共同记录步甲、熊蜂、瓢虫等昆虫,亲身体验自然奥秘。

图为郭建军为儿童讲解捕虫网的使用方法
  三、框鉴昆虫:蝶翼凝思寄乡情
  标本制作台上,队员指导儿童轻展蝶翼,制作蝴蝶展翅标本与昆虫微景观。操作间隙,队员们细心倾听留守儿童心声,记录于心理健康档案。当绚丽的玉带凤蝶定格于标本框,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蝴蝶相框与生态微景观珍藏。三十一份标本,成为大湾村珍贵的科学启蒙见证。
  

图为儿童在制作昆虫微景观
  四、科普延伸:虫趣融通育情怀
  队员郭振秀讲述钱学森、戚继光等人的爱国故事,同时昆虫学家周尧的科研故事,结合动画片段,引导儿童探讨“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艺术创作中描绘生态链场景,诗词鉴赏时诵读经典诗句,使科学认知与人文素养在蝴蝶翅膀的振颤中融会贯通,厚植爱国根基。
  
图为郭振秀在播放钱学森有关的动画
  五、田野调研:虫技织链助丰年
  服务队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天麻产业基地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问卷,系统考察“沙土+锯木粉”生态栽培模式。针对高温高湿挑战,提出增设遮阳网、推广低毒药剂等方案,并建议构建“立体农业循环链”,利用山桐子油渣开发堆肥原料,以虫技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图为服务队调研天麻种植基地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