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西北政法大学“译探纳米,产业兴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访济源实地,奔赴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纳米新材料产业园开展了为期7天的深度调研。活动深入调研产业园发展模式的示范性、带动性作用,探索从实验室的技术孵化,到中试基地的呵护扶持,再到初创园区中直面市场风浪,最终形成独立企业的良性规划模式,近距离接触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原大地上的落地生花。
图为实践团与纳米园区负责人对接协商。王佳佳 供图
7月14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译探纳米,产业兴农”实践团赴济源市五龙口镇,探访当地纳米产业园。团队参观园区工作站、生产基地,了解其发展历程、顶层设计与企业成果,感受技术突破的艰辛及园区艰苦奋斗精神。 座谈会上,园区办对接人员期待团队以英语翻译服务赋能,制作双语宣传片助园区走向国际,提升经济效益,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以纳米技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彰显科创兴国力量。
7月15日至16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译探纳米,产业兴农”实践团深入济源市五龙口镇开展活动。团队探访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了解纳米技术应用及“企业提需求、团队定向研发”的转化模式;在五龙口镇开展科普,志愿者们借助图文和视频资料,向居民们介绍园区纳米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获得突破成就,随后分发宣传册,弘扬园区“板凳甘坐十年冷”精神,组织填写相关知识问卷,通过提问方式加深居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理解。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纷纷表现出对纳米科创的热情兴趣。
图为纳米园区纳米园区中试基地负责人为实践团队介绍园区发展状况。王佳佳 供图
7月17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译探纳米,产业兴农”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济源市五龙口镇纳米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深度调研与采访。团队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生产车间与办公区域,详细了解园区建设及发展状况。通过园区发展介绍视频,团队系统知晓产业园从初创到扩张的历程,直观理解“实验室—企业园”路径。下午,团队为探寻产业园与乡村振兴联结、拍摄有深度的宣传片,开展多维度采访。企业负责人详解纳米橡胶、纳米金属等核心产业规划;科研人员分享银包铜材料研发等创新成果,讲述科技突破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基层服务人员介绍专家公寓、商业街等配套设施改善镇域居住环境、带动物流餐饮等行业繁荣。此次调研中,园区的积极配合保障了调研高效推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力量,园区以科创驱动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彰显科创兴国实践。
图为纳米园区技术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设备。王佳佳 供图
知行合一,践履致远。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秉持“扎根基层、科技赋能、服务振兴”理念,深知“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扎实行动诠释青年使命。他们走进纳米产业园探寻科技密码,深入乡域大地倾听群众心声,用专业所长架起科技与基层的桥梁,将青春理想融入乡村发展的实践中。
通讯员 周凌萱 武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