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赴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梧川村开展"三下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由18名师生组成的团队先后走访绩溪县红色博物馆、金岭洞战斗遗址、梧川村革命英雄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学和现场微党课等形式,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通讯员:陈娅 刘明圆)
红色博物馆里寻初心 历史文物诉忠诚:
"这把锈迹斑斑的步枪,是1947年绩溪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在绩溪县红色博物馆,讲解员指着一件展品向队员们介绍。橱窗里陈列的泛黄家书、磨损的军用水壶等200余件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烽火岁月。队员王雪在笔记本上记录着:"7月3日,父亲就义前写下'革命必胜'四字",这是烈士王金林留给家人最后的笔迹。
团队重点参观了"皖南事变"专题展区,通过多媒体沙盘还原了当时的战斗态势。"这些年轻的生命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带队教师李峰指着烈士名录墙说道。参观结束后,队员们自发在电子留言屏写下"青春许国,丹心永铸"的感言。
金岭洞中忆烽火 悬崖峭壁见精神:
午后,团队徒步前往海拔600米的金岭洞。这条长约800米的天然溶洞,曾是红军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洞口石壁上,"坚持斗争"四个斑驳的刻字依稀可辨。"当年游击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三年。"当地党史研究员洪卫国指着洞内的石灶、土炕遗址介绍。
队员们打着手电筒深入洞穴,在当年召开会议的钟乳石平台前,开展"洞穴微党课"。"摸着潮湿的岩壁,更能体会革命者的坚韧。"队员陈鑫在实践日志中写道。返程时,团队清理了步道沿途的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红色遗址环境。
纪念碑前宣誓言 红色基因代代传:
夕阳下的梧川村革命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团队成员列队向长眠于此的27位烈士敬献花篮。碑文记载,1948年梧川保卫战中,为掩护群众转移,一个班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纪念碑前,6名预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其余队员行注目礼。
村支书洪金娣向团队讲述了"烈士认亲"传统:"每年清明,村民都会自发来'认亲'祭扫。"受此感召,团队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将每年7月6日定为"红色传承共建日",通过线上平台帮助寻找烈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