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文承桃坞,商启新程——西南交通大学实践队解码桃花坞年画的经济传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文承桃坞,商启新程”实践队

文承桃坞,商启新程——西南交通大学实践队解码桃花坞年画的经济传承密码

“南桃北柳”中江南年画的代表,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以精湛的技艺、典雅的审美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数百年传承,成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为了探索其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21年起启动了年画文化调研。2025年8月,实践队在贾佳老师的带领下,赴苏州进行专题调研,贡献青年智慧。
刀锋溯流光:馆社寻根中的传承智慧与经济启迪
8月3日,在吴文化博物馆和苏州美术馆的实地考察中,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桃花坞年画的文化源头。从宋元萌芽、明清鼎盛到近代的变迁,年画不仅是“南桃”的代表艺术,更承载了吉祥寓意与民俗价值。传承人乔兰蓉老师介绍,桃花坞年画独特之处在于套色印刷,一版一色,制作过程复杂精细,每幅作品需刻制10多个版,完成一幅画可能需要一年之久。队员们还展示了与交大130周年结合的文创,期待在乔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一设计打造成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墨韵承匠心:体验中的价值感知与传承范式创新
4日上午,队员们们将目光聚焦于传承核心——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在这里,队员们深入探讨了年画的传承和创新。年画社不仅保护传统技艺,还与高校合作,推动“产学”深度融合,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年画社的传统师徒制,使非遗项目一代代传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日下午,队员们亲身参与年画制作。从勾画到刷印,每一步都凝聚着数百年的工艺智慧。大家感叹:年画的“贵”不仅在其物质载体,更源于其背后沉淀的文化积淀。这一亲身体验增强了队员们与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成为实践的魅力所在。



街声映市情:问卷解码需求与场景赋能传播
调研的最后阶段,实践队员们走进苏州平江街区,利用问卷收集公众对桃花坞年画的认知、文化价值理解以及文创产品的消费偏好。结果显示,年轻消费者偏好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创产品;而年长群体则偏爱传统家居装饰品。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场景化传播,桃花坞年画不仅成功突破了“小众技艺”的局限,还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双向赋能。


共筑传承生态,赋能千年丹青
在苏州桃花坞年画调研实践中,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非遗传承不仅需坚持“匠心”,更需创新思维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通过创新转化,桃花坞年画正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型中焕发新生,成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象征。这不仅是传统工艺的当代重构,也是青年一代的文化使命担当。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