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星火融爱·“语”润星空:用艺术疗愈点亮“星星”的奇妙世界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星火融爱·‘’语”润星空工坊
  2025年7月17日至2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星火融爱·‘语’润星空”团队携手西安市雅正志愿者服务中心,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航开路社区活动室开展了为期六天的“融光手工坊”艺术疗愈活动。这场专为自闭症儿童打造的暑期陪伴活动,不仅是高校学子深入社区、服务特殊群体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生动体现,更让艺术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为孩子们的世界注入温暖与色彩。
“‘三下乡’并非只局限于田间地头,走进社区为特殊人群送去关怀,同样是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介绍,此次活动聚焦自闭症儿童成长需求,致力于通过艺术疗愈方式,帮助孩子们提升专注力、动手能力与社交能力,助力他们更好地表达自我,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奉献爱心、感悟社会的平台。
六天的活动精心设计了不同主题的艺术创作课程。从首日的“超轻粘土创意彩绘瓶”,让孩子们在揉捏五彩粘土、装饰玻璃瓶的过程中舒缓情绪、释放想象;到“趣味绘画世界”,以画笔为媒,让孩子们内心的天地跃然纸上;再到“趣味扭扭棒”活动,通过制作花朵、眼镜等作品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不织布创意小作品”和“纸盘粘土画”则进一步挑战孩子们的精细动作与空间感知;最后一课的“生命周期折叠书”,引导孩子们记录生命成长轨迹,在互动中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表达。丰富多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
图为团队志愿者蒲佳园与孤独症儿童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活动中,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对一结对,全程给予耐心陪伴与引导。来自教育相关专业的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书本理论与一线需求的结合点。“课堂上学习的是理论知识,真正陪伴这些孩子创作时,才真切理解艺术疗愈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沟通挑战。”志愿者李伊涵分享道。同时,志愿者们还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模式与情绪表达,学习如何温和而坚定地建立规则,捕捉他们细微的进步与分享的渴望。“收起泛滥的同情,用尊重和理解去沟通,是我们在活动中学到的重要一课。”志愿者周子涵表示。
图为志愿者郝梦源引导孤独症儿童完成艺术创作
  短短六天的相处,爱与陪伴的力量在彼此心间悄然传递。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完成作品后的灿烂笑容、笨拙却执着的尝试,以及那“一闪而过的分享欲”,都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志愿者。“我们不仅在照亮他们,他们纯粹的灵魂也在为我们的青春镀上暖光。这便是‘星火融爱’的意义——让彼此眼中都有光。”志愿者焦馨月动情地说。志愿者蒲佳园也表示,如今在她眼中,这些孩子不再是贴着“特殊”标签的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有梦想的个体,她愿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
图为志愿者陶博珍引导孤独症儿童完成艺术创作
  活动虽已落幕,但其带来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对参与的自闭症儿童而言,他们在安全接纳的环境中体验了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通过艺术这一非语言表达方式,锻炼了专注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社交互动的意愿也有所增强,部分孩子甚至展现出珍贵的分享欲和情感连接,为身心成长注入了积极能量。
  对志愿者们来说,此次实践是书本知识向真实场景的跨越,让他们深刻理解了特殊需求与艺术疗愈的力量。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志愿者们也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学会了尊重、耐心与真正的共情,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认同感显著增强,许多人的价值观和对特殊群体的认知也因此得到重塑。而对西安市雅正志愿者服务中心而言,此次与高校合作的“三下乡”实践,成功验证了“高校专业团队+在地志愿组织+社区平台”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疗愈课程实践经验和一手案例,为未来设计推广更契合心智障碍儿童需求的常态化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提升了中心整合资源与深化服务的能力。(通讯员:齐麟子)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