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小小科学家”科普社会实践团再次来到淄博市科技馆,开展了以《神秘的信件》为主题的科普课堂。此次课堂包含五个精彩环节,通过游戏互动、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前来参与。
动物接龙暖场,小游戏掀热潮
活动伊始,一场“动物园里有什么”的接龙小游戏拉开序幕。志愿者老师率先起头:“动物园里有老虎!”孩子们立刻接招,“有猴子!”“有大象!”“有熊猫!”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现场瞬间热闹起来。这个简单的接龙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快速融入氛围,更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为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
柠檬密信初现,巧操作引好奇
紧接着进入实验演示环节。志愿者老师拿出柠檬汁和白纸,神秘地说:“用柠檬汁在纸上写字,现在看不到,用火烤一烤就会显现哦。”只见老师用棉签蘸取柠檬汁在白纸上写字,写完后纸面光洁如新。随后,老师手持打火机在纸下轻轻烘烤,不一会儿,“小小科学家”的褐色字迹在白纸上慢慢浮现。“太神奇了!”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眼睛瞪得溜圆,对这“柠檬密信”充满了好奇。
柠檬密信文字显现 王欣茹摄
维C显字互动,亲体验增兴致
轮到小朋友们动手操作,大家兴致高昂。志愿者们分发了白纸、维生素C溶液和棉签,孩子们蘸取溶液在纸上尽情创作。起初,白纸上毫无痕迹,孩子们略感疑惑。当老师将碘伏喷洒在白纸上时,蓝黑色的字迹和图案瞬间显现。“我的画出来了!”“快看我的名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作品,成就感满满。亲身体验让他们对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致更浓。
小朋友的作品展示王欣茹摄
流体制作探秘,学原理拓认知
在非牛顿流体制作环节,孩子们围在桌前,跟着志愿者老师一步步将淀粉和水按比例混合。当用手快速拍打混合物时,它坚硬得像块小石板;当手指慢慢插入时,又柔软得像团棉花。“它会变魔术吗?”一个小朋友忍不住问道。志愿者老师笑着解释:“这是因为它的黏度会随受力变化,受力大就变‘硬’,受力小就变‘软’,这就是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哦。”孩子们一边动手体验,一边听着讲解,对这奇妙的科学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非牛顿流体讲解与制作 王欣茹摄
胶玩手工实践,享乐趣长本领
最后来到起泡胶制作环节,桌上摆满了胶水、洗发水、硼砂水等材料。志愿者老师先示范操作,讲解每种材料的作用和混合比例。孩子们跟着步骤,先倒胶水,再加洗洁精,最后慢慢倒入硼砂水搅拌。看着原本的液体渐渐变得黏稠,最后变成能拉能捏的Q弹起泡胶,孩子们脸上满是惊喜。他们拿着自己做的起泡胶,有的拉成长条,有的捏成小球,玩得不亦乐乎。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验了手工的乐趣,还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物质混合的小知识。
起泡胶制作构成郑芯茹摄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科普课堂形式新颖,每个环节都很精彩,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效果很好。淄博市科技馆的老师也对实践团的活动给予肯定,认为其丰富了科技馆的科普内容,为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科学体验。“小小科学家”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继续打磨更多优质活动,让更多孩子感受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