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索自然与化学奥秘!科普课堂解锁实验与手工双重乐趣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科普社会实践团
  2025年7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小小科学家”科普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融合自然科学实验与化学手工的趣味科普课堂。活动通过火山爆发模拟、烟雾泡泡制作、紫甘蓝变色实验等自然实验,搭配甲烷、乙烷、丙烷太空泥分子模型制作,带孩子们沉浸式感受自然奇妙与化学魅力,解锁知识密码。
  一、模拟火山爆发:化学反应的震撼秀
  课堂伊始,“火山爆发”实验瞬间点燃热情。实践团成员们准备锥形瓶、小苏打、柠檬酸溶液等材料,在锥形瓶中依次加入小苏打、红色食用色素、少量洗洁精,加水搅拌后快速倒入柠檬酸溶液。刹那间,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酸碱反应,二氧化碳气体促使裹着红色“岩浆”的泡沫从瓶口溢出,逼真还原火山喷发场景。这一实验直观展现化学反应力量,让孩子们清晰理解酸碱反应原理,感受科学的震撼。
  
  图为火山爆发实验环节 郑芯茹摄
  二、烟雾泡泡:梦幻与科学的交织
  紧接着,“烟雾泡泡”实验将科学与浪漫融合。利用清水、洗洁精、白糖自制泡泡液,借助矿泉水瓶、纸片制造烟雾。实践团成员们,先调配泡泡液,让洗洁精分子形成薄膜、白糖增加液体黏度;再点燃纸片,使矿泉水瓶内产生烟雾并轻盖瓶口。当瓶口蘸取泡泡液,挤压或轻吹瓶子,裹着白色烟雾的透明泡泡飘出,恰似把“云朵”装入泡泡。此实验揭秘表面张力、气体流动等知识,实现梦幻与科学的双向奔赴。
  
  图为烟雾泡泡实验环节 郑芯茹摄
  三、紫甘蓝变色:微观酸碱的直观呈现
  紫甘蓝变色实验聚焦微观酸碱世界,成为课堂的又一亮点。实践团成员们精心准备了紫甘蓝汁(天然指示剂),以及白醋、柠檬汁、食盐水、小苏打溶液、碱面溶液,共5种溶液。操作中,孩子们依次取等量紫甘蓝汁滴入不同溶液:滴入白醋和柠檬汁时,溶液瞬间变为鲜艳的红色,清晰展现酸性物质的特性;加入食盐水后,溶液保持紫甘蓝汁原本的紫色,直观体现中性环境;而滴入小苏打溶液时,溶液转为柔和的蓝色;融入碱面溶液后,颜色进一步加深为绿色,巧妙呈现出弱碱性与碱性的差异。这一实验让孩子们从色彩变化中轻松理解酸碱指示剂原理,直观感受不同酸碱性溶液的特性,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趣味现象。
  
  图为紫甘蓝变色实验环节 郑芯茹摄
  四、分子模型:搭建微观化学世界
  化学手工环节,用太空泥代表碳、氢原子,搭建甲烷、乙烷、丙烷分子模型。大家揉制太空泥,用不同颜色太空泥分别代表碳和氢原子,通过粘贴组合,亲手构建正四面体甲烷、链状乙烷、丙烷等分子结构。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简单烷烃的组成与空间形态,从微观视角探索化学世界的搭建逻辑,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模型。
  
  图为手工环节  郑芯茹摄
  五、科普赋能,点亮科学探索路
  这场科普课堂,以实验为桥、手工为翼,将自然现象与化学知识生动呈现。从宏观火山爆发到微观分子结构,从梦幻烟雾泡泡到色彩百变的紫甘蓝,多维度解锁科学奥秘。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知识,点燃科学探索热情。期待未来更多此类活动,持续传递科学魅力,让更多人走进奇妙科学世界,以知识为灯,照亮探索未知的前行之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 郑芯茹摄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