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青春微光,照亮数字时代的“银发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罗宁静微光成炬实践小队兰州理工大学
    这个暑期,作为兰州理工大学心理机电实践小队的一员,我和队友们走进汪庄村,开展了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教学活动。这场看似普通的志愿活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爱与理解的双向奔赴,活动不难,却让我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感动与成长。
   活动开始前,我本以为教老人使用手机是件简单的事,可真正面对他们时,才发现困难重重。老人们总是反复忘记如何打开,怎么储存联系方式,把“返回键”和“主页键”弄混……每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操作,对他们而言都像一道复杂的谜题。但看着老人们戴着老花镜,皱着眉头认真记下步骤的模样,我突然意识到:他们不是不想学,只是需要更多耐心。他们小心翼翼的模样,让我想起儿时学走路时,父母扶着我迈出第一步的场景——如今角色互换,我成了那个引导者。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操作,对于他们而言,如同打开一扇未知世界的大门,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引导。每一个细微的操作指令,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难以跨越的“高山”,而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高山”拆解成一个个平缓的台阶。
    于是,在教学时,我尽量将步骤拆解成最基础、最易懂的语言。比如,把“点击”说成“用手指轻轻点一下”,将“长按”描述为“用手指按在上面不松开”。每教一个新功能,都反复演示多遍,然后让老人自己动手操作,在旁及时纠正。记得教王奶奶使用视频通话时,她总是记不住怎么打开摄像头,我便陪着她一遍又一遍练习。当她终于成功和远在外地的孙子通上话,看到孙子的那一刻,她脸上绽放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老人都极尽自己所能,认真听课。那时,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教给老人的不仅是手机操作,更是与外界相连的希望。同时,我也发现,老人们并非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相反,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当他们向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那种自信和喜悦溢于言表,让我看到了科技赋予老年人的力量。这些点滴让我意识到,智能手机不仅是工具,更是老人们拥抱世界的桥梁。
这场实践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年轻一代的责任。当我们在讨论5G和元宇宙时,还有那么多老人困在"如何放大字体"的困境里。所谓"数字鸿沟",或许并非年龄与技术的对抗,而是快与慢、新与旧对话的缺失,而真正的志愿服务,正是用真诚化解隔阂,用耐心传递温暖。未来,我愿继续做一束微光,和更多人一起,帮助长辈们在数字时代走得更稳、更远。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