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惠州学院青苗引航队深耕“百千万工程”: 三下乡赋能良井镇,校地联动传教育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惠院青苗引航队

 实践背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受关注。《2024年广东省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指出,惠州乡村小学在体音美教师配置及环保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惠州学院“惠院青苗引航队”精准对接惠阳区良井镇宏基小学需求,依托师范教育优势,设计“绿色素养+文化传承+学科赋能”教育帮扶计划,旨在弥补乡村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结合惠州本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探索“高校—村委会—小学”三方联动的可持续帮扶模式。项目注重以“传帮带”传承教育薪火,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师范生社会责任感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

  前期准备

  7月11日,外国语学院田华文书记、高若晴老师率领核心成员,联合良井镇副镇长杨顺波、霞角村村干部杨顺安深入霞角村实地调研,明确教育帮扶需求。

  调研后,团队旨在整合高校、村委会、小学资源,确保措施落地。出发前,团委钟明俐老师协调好后勤事宜,谢晓洁老师为队员加油鼓劲。

  最终,团队以“绿色素养+文化传承+学科赋能”三位一体模式开展活动,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活力,也深化了师范生实践育人成效,共绘校地联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新蓝图。

  实践内容

  七月,惠州学院青苗引航队以文化与语言素养、生活与劳动实践、艺术与审美培育、安全与责任教育四大类课程为舟,载着知识与热爱,于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开启为期四天的支教旅程,在孩子们心底绘就成长画卷。

  一、开营启幕:初遇的惊喜与期许

  惠院青苗引航队与霞角村小朋友的开营合影

  二、教学深耕:四大课程体系的成长滋养

  文化与语言素养类:触摸历史与文化温度

  1. 惠州文化浸润童心之旅

  蓝丹老师的“语言智慧之旅”以惠州西湖苏堤切入,借动画讲苏轼经历,孩子们追问中融入苏轼精神与惠州文化,实现历史与语文融合。

  蔡思艺老师的“历史时光穿梭之旅”从“惠州”得名讲起,介绍相关历史人物与景点,孩子们踊跃互动,加深家乡认知,种下文化自豪感。

  2. 国际文化交流坊

  刘小裕老师的“国际文化交流坊”中,用简单英语讲叶挺故事,教“hero”等单词,孩子们跟读并主动分享,英语与英雄精神融合,课堂掌声不断。

  小朋友们在课堂中围聚讨论

  3. 聆听乡土故事

  参观霞角村展览馆,老物件令孩子们惊叹。长辈讲村庄往事,队员采访、听孩子分享,乡土根脉深扎,增家乡文化认同,孩子们专注倾听,藏着对家乡的好奇与眷恋。

  小朋友们聆听队长讲述霞角村文物的故事

  队员正在对村里长辈采访

  生活与劳动实践类:从课堂到实践的成长

  1. 指尖创意与趣味运动

  陈佳媚老师教双三角折法等折纸,孩子们折出青蛙、军帽、纸蝴蝶,锻炼动手与创新力,满是成就感,定格实践瞬间。

  小老师们的军帽展示

  小朋友们手工课作品分享

  利洁怡老师的趣味运动课上,接力赛跑、两人三足等项目中,孩子们并肩冲刺、相互扶持,在汗水中提升团队协作与体能,身影跳跃、笑容绽放,见证活力与友谊。

  小朋友们在进行活力趣味运动

  2. 生活整理与心灵关怀

  吴宜轩老师的物品整理课上,孩子学叠物品,欢呼藏责任初悟,体现课堂培育自理力。

  四位小朋友登台分享收纳成果

  庄柳恩老师在心灵阳光驿站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孩子敞开心扉,师生间温柔与信赖交融。

  艺术与审美培育类:童真与创意的碰撞

  1. 欢乐歌唱与艺术创想

  曾雅诗老师的歌唱课上,孩子们学唱《歌唱祖国》,童声从生涩到嘹亮。结合叶挺事迹,爱国情随旋律升温,家国情怀在歌声中扎根。

  学唱《歌唱祖国》,童声里家国情怀升温

  朱立文老师的“艺术创想空间”开展“我心中的天安门”贴画创作。朱老师引导,助教协助,孩子们用材料创作,全情投入。

  彩纸拼贴家国元素,审美与热爱同生长

  2. 故事音韵诵读雅集

  “故事音韵诵读雅集”课上,何雪桐老师助孩子们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老师带领朗诵《大写的中国》,孩子上台表爱国情。师生齐声诵读,诗句回荡。

 

  安全与责任教育类:守护成长的铠甲

  1. 安全教育与环保行动

  吴靖思老师在安全教育课上讲解避险、健康、交通、消防知识,孩子们认真跟随模拟“防溺水自救”“交通安全手势”,牢记必备安全技能。

  陈茵茵老师教孩子们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我要当环保小卫士”的心声让环保与责任意识扎根。孩子们热情回应,见证责任意识萌芽,知识传递更具象。

  小朋友们在环保课堂上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三、结营仪式:成长与告别的温暖篇章

  7月17日下午,结营仪式启幕。主持人曾雅诗阐释三下乡意义,欢迎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高若晴老师,感谢其专业指引与陪伴,及良井镇政府、霞角村村委会的支持。

  队长吴宜轩汇报成果:4天里四大课程体系落地,见证孩子成长。孩子们合唱《歌唱祖国》、朗诵《大写的中国》,获阵阵掌声;学生代表致谢,“勤学小标兵”奖状颁发,全体合影为旅程画上圆满句点。

  指导老师高若晴与获奖的小朋友们合影

  小老师们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团队成员、指导老师和小朋友合影

  实践总结

  薪火相传,助力振兴

  “三下乡”支教为霞角村孩子打开视野,播下知识与爱。团队“绿色素养+文化传承+学科赋能”课程体系,弥补当地教学资源不足,提升孩子们文化认同感、综合素养及爱国情怀,获高度评价。

  对队员而言,实践深化了对乡村教育的理解,锤炼了教学技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活动探索的“高校—村委会—小学”联动模式,为乡村教育帮扶提供可持续样本。

  结束是新起点,惠院青苗引航队将持续深化帮扶模式,让教育帮扶的爱与希望薪火相传,助力乡村振兴。

  (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惠院青苗引航队吴宜轩、曾雅诗、蓝丹、何雪桐、陈佳媚、吴靖思、蔡思艺、庄柳恩、朱立文、陈茵茵、利洁怡、刘小裕)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