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期精彩的宣讲与互动环节后,叶城地区普通话推广活动持续升温,更多贴合群众生活的互动形式接连亮相,让参与者在深度体验中感受语言魅力,进一步夯实普通话应用基础。
情景对话演练,贴近生活学表达在互动游戏环节之后,活动增设了情景对话演练项目。工作人员精心设计了涵盖菜市场购物、医院问诊、学校家长会等多个生活场景的对话脚本,邀请参与者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现场演绎。
在 “菜市场购物” 场景中,一位社区居民扮演摊主,用标准普通话介绍蔬菜价格、产地等信息,另一位居民则模拟顾客询问 “这斤土豆多少钱”“能不能便宜点”,对话中自然融入了日常量词、方位词的使用。而在 “医院问诊” 情景里,参与者们重点练习了病症描述、医嘱传达等专业表达,如 “我最近有点咳嗽,嗓子也疼”“医生让我每天按时吃药,多喝热水”。
通过沉浸式的情景体验,参与者们将所学的普通话知识转化为实际交流能力,不少人表示:“这样的演练就像在过真实生活,比单纯背单词实用多了!”
方言转译挑战,明晰差异促规范考虑到当地群众在方言与普通话转换中常遇到的难点,活动特别设置了方言转译挑战。工作人员收集了叶城地区常见的方言词汇和短句,如将方言中对 “土豆” 的特殊称呼转译为普通话,将带有方言语法习惯的句子 “我走先” 调整为规范表达 “我先走了”。
参与者们热情高涨,纷纷主动分享自己熟悉的方言说法,再共同探讨对应的普通话表达。一位学生在转译 “这娃子真机灵” 时,准确说出 “这个孩子真聪明”,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肯定。通过对比分析,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为规范使用普通话提供了有力帮助。
成果展示环节,见证成长显风采活动接近尾声时,一场小型成果展示会精彩上演。参与者们自愿上台,通过朗诵诗歌、讲述小故事、分享活动心得等形式,展示本次活动的学习成果。
一位小朋友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普通话之歌》,发音标准、情感饱满;社区工作人员则结合自身工作,用普通话讲述了 “用普通话调解邻里矛盾” 的真实案例,言语间充满了对语言沟通重要性的感悟。现场评委从发音准确性、表达流畅度、情感感染力等方面进行点评,对大家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认可。
此次叶城地区普通话推广活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让参与者从 “被动听” 转为 “主动学”,从 “学理论” 过渡到 “会应用”。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原来学普通话可以这么有趣,以后我要带着家人一起练,让我们的交流更顺畅!” 未来,叶城地区将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推广模式,让普通话真正成为连接人心、促进发展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