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字技术点亮乡村精神文明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丁雨亭 井澈 张景泰
  7月2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乡村调研队来到亭口镇宇家山村,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精神文明水平的影响”开展调研。7名队员分成2个小组,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走进村民家中与田间地头,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中,探寻数字技术给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细微变化。
  
  图为实践队员在前往村中的路上。丁雨亭 供图
  
  农舍光影下:白昼走访中的新观察
  
  日头渐高,实践队的队员们带着问卷,来到村民宇大爷家。宇大爷今年68岁,平时喜欢用手机看戏曲视频。当队员问及“数字技术对您精神生活的影响”时,他笑着说:“以前白天干完活就坐在门口晒太阳发呆,现在看手机上的戏曲,能跟着哼几句,感觉日子充实多了。”
  
  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白天农闲时段是村民使用数字设备的高峰期。不少村民表示,上午或下午歇晌时,会通过手机与在外打工的子女视频通话,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45岁的村民张大嫂说:“每天白天趁间隙和女儿视频,看看她在城里的生活,心里踏实。还能从手机上学做新菜式,家里人都说我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我自己也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队员们还注意到,村里的老人们也在主动尝试接触数字技术,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这个新的世界。72岁的李大爷最近迷上了手机里的农技知识小课堂,每天清晨都会准时打开APP听专家讲解果树种植技巧。“以前种果树全靠老经验,遇到病虫害只能着急,现在不一样了,手机里的专家讲得明白,照着做,果子长得比往年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边说边向队员们展示手机里收藏的农技视频,脸上满是高兴。
  
  图为村民李大爷向实践队员展示自己的果树。蔡雨松供图
  
  问卷背后的故事:数字技术点亮精神家园
  
  随着问卷回收量逐渐增多,队员们在整理问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规律:经常使用数字设备获取知识、参与社交的村民,精神面貌更为积极,对村里的公共事务也更热心。
  
  在与村民刘大哥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他通过手机直播销售自家种植的水果,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认识了很多外地朋友。“和他们聊天,知道了外面的新鲜事,眼界开阔了不少。现在村里有什么活动,我都乐意参加,感觉自己也能为村里做点贡献。”刘大哥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村支书告诉队员们:“村里去年建立了微信群,通知事情、发布政策都很方便。之前评选‘文明家庭’,我们在群里公示候选家庭事迹,村民们在群里积极讨论、投票,参与度比以前高多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村里的矛盾纠纷都少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与村支书交流。蔡雨松 供图
  
  此次实践让调研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数字乡村建设给宇家山村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数字乡村的现状与挑战,更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队员们表示,将认真整理分析调研数据,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明水平贡献青年力量。(通讯员:丁雨亭 井澈 张景泰)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