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至7月31日,在新会区团委和崖门镇团委的坚实支持下,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粤韵乡兴共同体突击队前往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广汉陈皮馆开展“百千万工程”创业宣传活动。突击队此次对崖门镇著名乡村CEO余进东先生进行实地专访,通过面对面交流,挖掘其在生态农业、文旅融合和非遗传承领域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让崖门镇的振兴故事被更多人知悉。
在广汉陈皮馆内,余进东亲自带领突击队员参观展陈空间,阐释崖门陈皮产业的核心价值。该场馆是其推动特色产业品牌化的重要载体,与富硒科普馆共同构成崖门农产品展示矩阵。崖门陈皮产自全镇超8万亩天然富硒土地,以道地新会柑为原料,经三年以上陈化形成兼具药用价值与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为强化产业竞争力,余进东以此基地为枢纽,联动崖门新媒体电商基地培育运营团队,通过品牌包装与电商赋能提升产品溢价能力。这种整合模式已初见成效:2024年上半年,京梅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240万元以上,坑口村强村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4.6%。
图为余进东带领突击队成员参观广汉陈皮馆 苏哲城摄
专访过程中,余进东重点解析了“陈皮文化+”的产业创新路径,通过百千万校地通平台,联合广东东软学院等院校对“崖门十二新俏”土特产品牌进行创意设计,实现农产品增值。当谈及品牌设计时,有队员具体询问品牌包装的突破点。余进东拿出几款不同阶段的陈皮包装样品,结合新会柑“皮厚、色深、香气浓郁”的独特品质,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包装设计中融入“百年陈皮文化”元素,以及如何通过标注药用价值认证信息提升产品公信力。期间,队员们认真记录要点,不时就包装成本控制、市场接受度等问题与余进东深入探讨。在新业态培育方面,组织电商技能培训带领本地人才开展短视频推广与直播带货。典型案例包括:横水村鸵鸟肉烹饪直播单场观看达5万人次,带动销售额提升25%;京梅潘大姐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超百万次。这些实践验证了“文化赋能+电商驱动”模式对特色农产品价值跃升的促进作用。
文旅融合领域,余进东展示了创新性的资源活化策略。通过打造个人新媒体账号“东哥乡遇”,持续输出崖门全域旅游内容,联动媒体矩阵挖掘乡村打卡点。余进东发布的坑口村“凤凰花开,好事自来”系列视频播放量突破10万次,有效吸引珠三角客源。同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研学产品:在坑口村格木公园运营真人CS野战基地,与亚太森博纸业公司合作孵化“工业+乡村游”模式;在京梅村开发蔡李佛武术体验课程,培育金牌讲解员与周末馆长等专业人才。这些举措深度融入“江门3.3精彩之旅”区域品牌体系,2024年上半年显著拉动全镇旅游消费增长。
图为采访过程中余进东介绍其返乡创业的创新做法及宝贵经验 于天奇摄
资源活化成效不仅体现在客流增长,更促成重要产业合作。余进东主导的文旅推广吸引广东隆粤广和集团赴崖门考察,与坑口村达成农业产业链园区合作意向,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持续造血功能。在非遗传承方面,京梅村“功夫侨村2.0”景区升级项目通过蔡李佛文化品牌活化,优化3A级旅游服务配套,将武术非遗资源转化为文旅消费场景。
面对未来发展,余进东提出三大攻坚方向。其一深化文化资源开发,筹划邀请专家学者挖掘崖山文化故事,开发爆款文旅项目;其二构建电商全链条体系,推进美团优选进驻崖门,建设富硒农产品直播示范基地;其三做强“十二新俏”品牌,通过订单农业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融合,打通线下展销与线上带货双渠道。这些规划延续了其就职初期拟定的三大课题——农特产品牌化、农文旅整合与存量资产活化。
专访结束时,突击队员系统记录了余进东的运营方法论,其核心在于通过强村富民公司整合人、钱、地资源,以校地合作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借新媒体引爆市场流量。从最初主持甜水萝卜节打响知名度,到如今运营团队超300人受训、15人专职参与公司运作,余进东已完成从城市企业家到乡村运营者的转型。其经历印证了专业化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价值:京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坑口村企业收入显著提升等量化成果,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崖门样本。
为形成长效宣传机制,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返乡振兴乡村,推动蔡李佛拳非遗文化传承,团队与共青团崖门镇委员会签订党团共建协议,明确将在理论学习、志愿服务、传承蔡李佛拳非遗文化、红领巾讲解员培养、百千万工程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此次党团共建协议的签订,不仅为高校与崖门镇基层团组织之间搭建了稳固的沟通桥梁,也为高校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服务基层群众、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常态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