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乡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响应“法治乡村”建设号召,让法律知识走进田间地头,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法韵乡村宣讲团的6名大一学子,怀揣着对法治理想的赤诚,奔赴平顶山市东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之力传法韵,法治之光暖民心”为口号,用专业知识为村民们送上了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法律宣讲。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们在村委会会议室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与准备,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精心打磨宣讲内容和形式,力求让法律知识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给村民。
在村民的小院里,宣讲团成员们化身“普法小讲师”,用通俗易懂的方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向村民们讲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从“冒充公检法”到“虚假投资返利”,他们结合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识别骗局、守住钱袋。“以前总听说有人被骗,今天听孩子们一讲,心里透亮多了!”一位村民笑着说,手里还紧紧攥着宣讲团发放的《防诈骗手册》。
除了反诈宣讲,邻里纠纷调解也是此次活动的重点。针对农村常见的宅基地界限、赡养义务、小额债务等矛盾,宣讲团成员们结合《民法典》相关条款,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村民们明白“遇事找法、解决靠法”的道理。
活动中,学子们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故事的倾听者。他们走村入户,在树荫下与村民拉家常,记录下大家对法律帮扶的实际需求;在田间地头,帮农户干农活、话丰收,用青春活力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第一次把课本上的法条转化成村民能听懂的话,看到他们眼里的认可,突然觉得学法律特别有意义。”宣讲团成员王沛霖说,这次实践让她深刻体会到“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守护”。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这群大一法学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知识服务社会,让“法韵”浸润乡村,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芒。他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让青春力量与法治中国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