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牧业繁星”映黄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千里溯源探振兴

2025-07-31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医学院 赵欣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17日至23日,“牧业繁星,点亮乡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队溯踏上三下乡征程,沿黄河流域兵分几路,深入甘肃、山东、河南三省的乡村牧区与产业基地,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实践热土,以专业视角探寻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道。这场跨越千里的调研,不仅勾勒出黄河两岸牧业发展的生动图景,更搭建起高校智慧与乡村需求的对接桥梁。
  上游溯源:甘肃临夏,高原牧歌中的传承与奋进
  7月17日,上游分队在关滩村叩开了调研之门。与当地政府精准对接后,队员们扎进村委会,副支书如数家珍的讲述,铺开了牛羊遍野的传统畜牧画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治理是保障。”这是关滩村政府始终秉持的理念。在政府的支持下,关滩村已经形成了牛羊主导的传统养殖与梅花鹿特种养殖双轨并行的特色养殖产业。在与村支书的交流过程中,队员们摸清了“合作社+农户”模式下的养殖成本、发展瓶颈等实际问题。
  在临夏县畜牧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在访谈中勾勒出政策与市场的交织图景。在充满活力的生产一线——牦牛、土黄牛、西门塔尔牛在合作社里茁壮成长,优质澳湖羊的育种探索正悄然改变着产业的基因。传统牧歌与现代科技在此碰撞,队员们触摸到了高原畜牧业升级跳动的脉搏。
  下游问道:山东梁山,产业脉动里的瓶颈与突破
  与此同时,下游分队在山东梁山黑虎庙镇展开调研。与丁镇长的一番详谈让地方畜牧产业的发展脉络和瓶颈清晰浮现。作为黄河入梁第一镇,黑虎庙镇正寻求着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共生之道。
  在实地走访当地的肉牛、肉羊和肉鸭养殖场的过程中,队员们看到独属于黑虎庙镇的牧业图景:润泽牧业正为处理牛粪推行建设牛粪处理厂,以更加环保高效的技术突破瓶颈;肉鸭养殖不再进行散户养殖,而由全自动大棚统一管理,棚户与公司合作,保证养殖户稳定收入;三兄弟养殖场成熟的粪便回收体系为养殖场带来了额外的收益。这让队员们明白:发展畜牧业,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
  中游聚力:河南焦作,产业链条上的协同与未来
  7月21日,结束上下游调研的队员们在河南焦作汇合,将目光投向中原地区的特色养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在焦作市农业农村局的座谈会上,队员们提纲挈领,从宏观层面把握了区域畜牧产业的“骨骼”。鹌鹑养殖基地外,合作社员工详细的流程介绍,在队员心中描绘出精细养殖的轮廓。
  河南武涉即可达食品有限公司的鹌鹑蛋深加工流水线,则展现了“小鹌鹑如何成就“大产业”。车间内机械高效运转,一枚枚鹌鹑蛋经过筛选、清洗、蒸煮、卤制、烘烤、包装,被送往全国各地,被赋予更高的市场价值。去年,公司产值已达1.3亿,在中国鹌鹑蛋产业已属龙头。今年九月,公司将合并流水线,建立鹌鹑蛋产业园,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更让队员们关注的是企业伸向高校的橄榄枝。“我们正在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开展鹌鹑培育选种,培养出中国自己的鹌鹑品种。”公司负责人坦言,“鹌鹑育种研究的人太少,人才缺口是制约育种的关键因素。”企业负责人的坦诚之言,道出了产业跃升的核心诉求,也为校企合作铺设了广阔前景。
  繁星初现:牧业未来在脚下延伸
  此次黄河沿线1700多公里的调研,是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国情的实践。从临夏高原牛羊的茁壮,到梁山禽畜养殖的探索,再到焦作一颗鹌鹑蛋撬动的产业链与种业攻坚,调研队深切体认到:畜牧业发展,种业振兴是根基,科技与人才是羽翼。
  当暮色染红黄河滩涂,调研队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们播下的“牧业繁星”种子,正悄然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这场跨越黄河流域的调研,不仅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对话,更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纸,定能书写出更多牧业兴旺、乡村繁荣的新篇章。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医学院 赵欣童
    2025-07-31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