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明确区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避免混淆,并帮助他们从一维空间顺利过渡到二维空间的理解,7月8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情系盐城乡村,爱撒支教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农田面积计算实践活动。
(图为7月8日,团队成员杨珺涵进行课前小游戏。周芸珂供图)
在课堂正式开始前,支教团成员杨珺涵,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精心组织了一场“逢七必过”的趣味小游戏。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热情洋溢,积极参与,这款小游戏不仅显著提升了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还进一步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随后,我们便开启了探索农田面积的学习之旅。
(图为7月8日,团队成员杨珺涵在教小朋友面积的求解。周芸珂供图)
首先,通过触摸书本和课桌椅等物品的表面,帮助孩子们理解“面”这一概念。掌握了“面”的概念后,孩子们便能更轻松地理解面积的定义及其基本单位。接着,播放一段关于面积起源的视频,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面积的认识。
考虑到面积计算在生活里的高频应用,成员杨珺涵又引导同学们学习常见的面积公式。随着学习的推进,加减乘除计算训练同步开展,助力孩子们逐步掌握面积求解技能,在数学探索中收获成长。
(图为7月8日,赵福亮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周芸珂供图)
支教数学面积的实践,既是一场“知识传递”与“价值塑造”的双向奔赴,又以面积为支点,撬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思维方式的革新。
“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数学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改变生活的勇气与能力。”成员杨珺涵总结道。
作者:杨珺涵 石瑜 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