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新传团队于2025年7月2日到达调研第一站横州市文化馆。文化馆馆前宣传栏上图文并茂展现了横州市文化馆近年来的非遗工作保护剪影、文艺展演剪影与文艺工作获奖情况,直观体现了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推广工作中的活跃角色。步入一楼展示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非遗传统手工艺制品,包括民族特色的织物、蓝印花布制品、精致的刺绣球形装饰品、铜制茶具等。馆内墙面以图文形式一一介绍横州市非遗名录,如百鸟衣传说、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壮族歌圩等。场馆虽小,但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与推广上的用心。文化馆后墙设有一幅巨幅的百鸟衣故事壁画,以视觉叙事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壮族民间故事中的浪漫爱情和抗争精神。这幅壁画对非遗文化的艺术再现,成为文化馆的一大亮点。
图片为团队成员在参观横州市文化馆 陈杰摄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有幸与文化馆非遗调研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谈及文化馆的参观情况,工作人员坦诚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她说:“活动期间人流量很大,但日常参观比较少。因为我们刚搬迁不久,展厅内容还不够完善,所以文化馆还要慢慢规范起来。”不过,工作人员介绍,文化馆正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动这一非遗故事的传播,比如定期举办面向青少年的百鸟衣主题填色游戏、拼图比赛等活动,同时结合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对于未来的百鸟衣故事非遗项目发展,工作人员透露,文化馆计划利用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将百鸟衣故事与当地极具代表性的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进行创新性联动开发,比如与茶叶企业合作,推出一款融入百鸟衣元素的茉莉花茶包装设计,让两种非遗项目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对此,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百鸟衣故事非遗项目所承载的文化重量与未来发展的任重道远。相信通过多方联动、创新性融合,百鸟衣故事得以在时代中以新的形式延续和发展。
图片为团队成员在与工作人员交流 张茹芸摄
壮韵新传实践团越过茉莉花田,抵达横州市校椅镇中心学校,走进了校内一处文化地标——“壮族百鸟衣故事”文化长廊。长廊内,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壁画将《百鸟衣》的经典场景娓娓道来,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在这里,摆放的木桌木椅是为学生们精心设计的活动区,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绘画描摹、练字学习、听讲故事。据悉,这条文化长廊并非简单的校内活动场所,还是横州市文化馆与校椅镇中心学校深度合作的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巧妙地利用这一空间,将百鸟衣故事融入学校教育中,不仅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沉浸于故事之中,还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长廊的存在,让百鸟衣故事不再是古老的传说,而是学生笔下、耳边、眼前的有趣故事,真正实现了在文化滋养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图片为团队参观“壮族百鸟衣故事”文化长廊 陈杰摄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壮韵新传实践团对百鸟衣故事的传承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为后续探寻广西百鸟衣民间故事的创新传播策略提供有益视角。实践团将继续百鸟衣故事的活态传承探索之旅,期待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化表达贡献一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