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燃动青春,智启未来”——华能南京热电厂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了解热电厂的生产形势、面临的前景及挑战,2025年7月8日至9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青’尽全力・碳本溯‘源’”实践团走进华能南京热电有限公司,在这座扎根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绿色标杆企业中,开启了一场传统能源与现代科技交织的深度探访。此次调研由分管安全生产副厂长田放、运行部主任蔡浩全程引领,通过技术解码、一线对话与战略展望,生动展现了火电企业在“双碳”战略下的破局之路。
图1 热电厂办公楼正门团队合影
作为华能集团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华能南京热电以“高参数、超低排、强循环”为核心竞争力,构建起传统火电绿色升级的技术坐标系。在总控室,田放副厂长通过实时跳动的电子大屏,向学子们揭示了背压机组的能效密码:“我们的背压机组供电煤耗较常规机组降低15%以上,创造了同类型机组能效纪录。”这一技术突破背后,是700多个日夜对12种参数方案的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国内同类型背压机组最高参数。更令人瞩目的是厂区内的“蓝色海洋”——2022年投运的6.59MW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705万千瓦时,相当于2000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该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7028吨,等效植树140万棵,使厂区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18%。蔡浩主任特别指出:“我们采用的SCR催化还原技术,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25mg/m³以下,仅为国标限值的1/4。”这一技术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深度治理,更通过智能化调控系统,使热电解耦响应率达行业领先水平。
 

图2 热电厂总控室现场
 
在汽轮机平台,观察团成员围绕技术痛点展开深度研讨。针对“背压机组如何应对用热波动”的疑问,蔡浩现场演示智能调控系统:“通过加装蓄热装置与AI负荷预测模型,我们实现了热电解耦动态平衡。”这一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背压机组的运行瓶颈,更使企业在应对化工园区复杂用热需求时游刃有余。碳金融实践成为另一热议焦点。田放副厂长以2024年碳排放权交易为例:“通过市场机制,我们将减排量转化为320万元收益,全部投入光伏扩容项目。”这一“减排-收益-再投资”的闭环模式,与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形成呼应,展现了碳资产在绿色转型中的杠杆效应。当被问及未来布局时,田放指向厂区东侧规划图:“明年启动的15MW光伏+储能项目,将与氢能耦合发电形成互补,目标直指‘近零碳火电厂’样板。”
图3 参观反渗透装置现场
 
总结座谈会上,田放副厂长寄语青年学子:“能源转型需要跨学科创新,更需要扎根现场的务实精神。”他特别提到,华能南京热电与众多高校在生物质热解、碳捕集等领域的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联合研发的催化氧化脱硫技术,使烟气净化成本降低20%。实践团负责人刘彦博表示:“从‘燃煤电厂’到‘低碳综合体’的蜕变,彻底刷新了我们对传统能源的认知。”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强调校园需要与企业合作,例如可以将校园光伏项目经验转化为工业级解决方案。这种“理论-实践-再创新”的路径,正是能源学院“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动写照。
图4 会议现场
 
华能南京热电的转型实践,折射出火电行业在“双碳”时代的战略抉择。数据显示,其供电煤耗较2015年下降12%,综合厂用电率降幅达4.4%,各项指标均优于《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而随着二期光伏+储能项目的推进,企业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强度再降30%,为长三角地区能源结构优化提供示范。
对于南师大学子而言,此次探访不仅是知识的淬炼,更是责任的觉醒。正如田放所言:“青年是破解‘双碳’方程式的关键变量。”当观察团成员带着光伏板的温热、汽轮机的轰鸣与技术图纸的墨香离开时,他们已将绿色基因深植于心。未来,这支青春力量将继续以科研为笔、以实践为墨,在能源革命的画卷上书写更绚烂的篇章。
通讯员:姜默存
图片:“‘青’尽全力·碳本溯‘源’”新能源行业发展青年实践团
审核:刘彦博
作者:姜默存 来源:姜默存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湘江北去窑烟袅,青春执笔绘新窑
  •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
  • 2025-07-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