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暖心筑梦传薪火,百坭寻踪忆芳华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传承新时代楷模精神,7月17日,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暖心百坭筑梦队”文明暑期实践团赴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暑期专项活动。旨在能够在这片被奋斗与奉献浸润的土地上,追寻榜样足迹,汲取前行力量。
 
实践团走进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馆,映入眼帘的就是纪念墙上黄文秀的坚定誓言“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旁边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黄文秀的颁奖词“有人从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实践团成员郑燕珍表示“站在这面纪念墙前,看着文秀同志那句铿锵有力的誓言,读着这段饱含深情的颁奖词,我的眼眶一次次湿润。‘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这短短十几个字,是她对家乡最炽热的告白,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沉甸甸的责任担当她的事迹不是高高在上的传说,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榜样。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以她为标杆,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时刻牢记黄文秀的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纪念馆中展出的黄文秀工作日记。刘奕苓 供图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详细地了解了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城市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回到家乡百色,担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事迹。从走访全村 195 户贫困户绘制 “民情地图”,到带领村民种植砂糖橘、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从冒雨连夜返回工作岗位不幸因公殉职,到留下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的赤诚话语,在场的很多志愿者和参观人员都湿润了眼眶。大家驻足在 “文秀日记” 展柜前,仔细观看着那些记录着村民诉求、产业规划的文字。“文秀书记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她的精神就像百坭村的砂糖橘一样,扎根土地,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实践团成员付瑶在参观后动容地说,并表示要以黄文秀为榜样,把青春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除了参观纪念馆,实践团还结合专业所长,在百坭村开展了系列文明暖心活动。同学们分组走进村民家中,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等方式,普及乡村振兴政策与文明新风知识;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 “电商小课堂”,为村民讲解农产品线上销售技巧,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还与村里的孩子们开展趣味课堂,通过绘画、故事分享等形式,讲述黄文秀的事迹,播撒理想的种子。“看到年轻学子们带来的新想法、新知识,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文秀,百坭村的未来一定更有希望。” 百坭村现任驻村第一书记感慨道。

实践团带队老师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榜样精神,将 “纸上得来” 的理论转化为 “脚下践行” 的动力,未来团队还将持续关注百坭村的发展,用专业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暮色渐浓,实践团成员们踏上归途,百坭村的灯光在远山映衬下格外温暖。团队负责人表示这场文明实践之旅,让他们近距离触摸到了新时代楷模的精神内核,更让 “奉献、担当、奋斗” 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正如实践团的名字 “暖心百坭筑梦队” 所寓意的那样,他们会将带着在百坭村收获的感动与力量,继续以青春之名,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的担当与华章。(通讯员 刘小宁 陶彦辰 陈芳 付瑶)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馆门前的合照。刘奕苓 供图
 
作者:刘小宁 陶彦辰 陈芳 付瑶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湘江北去窑烟袅,青春执笔绘新窑
  •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
  • 2025-07-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