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语润大河 声连临夏”推普实践团、“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于7月15日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语言文化传播,书写教育帮扶与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
两只团队聚焦双核使命,目前实践团在团县委组织的红领巾爱心托管班实践基地开展地理趣味普通话课程、同心向党主题课程,在四堡子新村进行走访调研,对群众使用普通话情况进行摸底以及对当地非遗文化宣传等多项工作。积极搭建普通话的桥梁,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实践基地的教室里洋溢着蓬勃朝气。特色思政课《以雷锋精神为炬,照亮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路》率先开讲,实践团成员以鲜活故事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田,生动阐明个人奉献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深刻联结。随后的趣味地理推普课堂更掀高潮,实践团成员将地理知识讲解转化为小朋友们可以理解的互动,生动有趣。例如,在人文地理课中,讲解中国行政区划的课堂变身声音地图,走遍中国的勇气从念准地名开始;自然地理课堂上,火山、风成地貌被小朋友用粘土制作的模型完美展现。独具匠心的特色课程,在字正腔圆的诵读与探索中,织就地理浸润童心、助力成长的鲜活画卷。

实践团继续深入四堡子村开展双线并行式入户调研,队员们穿行于村舍巷陌,以专业问卷与暖心访谈叩开家门。在普通话推广程度调研中,系统了解当地日常交流等场景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熟练程度及实际需求;关于民族团结主题,实践团结合积石山多民族共居现状,讲解“石榴籽”精神内涵,倾听乡亲们对民族团结的切身感悟。

实践团利用多媒体平台积极化身“云端文化使者”,在非遗直播间展开视听盛宴。镜头聚焦保安族腰刀锻造技艺,淬火、雕纹的精妙工艺令网友惊叹“方寸之间见千年智慧”;现场制作麦穗包子、烫面饼等保安族美食,舌尖上的民族风情引发刷屏点赞;在直播中实践团成员巧妙穿插“绕口令擂台赛”“易错字闯关”环节,主播与网友实时连麦互动,可谓是“非遗传承与语言推广齐飞,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共鸣”。
为持续巩固实践成果、拓展社会影响力,实践团将以“深化合作、长效赋能、多元呈现”为原则,在完成日常实践工作的同时,形成多维实践体系化成果。并于实践收官阶段,与大河家镇镇政府联合主办、当地青少年共同参演,打造一台展现推普成果与民族团结的文艺盛会。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民族团结之花在积石山县这片多彩的土地上绚丽绽放;“语润大河,声连临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黄河之水,滋养着沟通的土壤,连接起各族同胞的心灵。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专业解读空间,用语言传递温情,以实际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贡献了青春力量。我们始终以地环学子的专业视角与青年担当,让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沟通之桥更加通畅,推动实践活动从“短期浸润”迈向“长期滋养”,为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