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为乡村儿童带去美好未来的种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呵护留守儿童身心成长,长安大学赴河南宜阳“助力乡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于七月上旬前往河南洛阳宜阳县樊村镇进行为期七天的“三下乡”义务支教主题活动
一.五育融合:多元课堂,浸润童心
实践队秉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以“七一”主题为核心,通过红色故事会、革命影片赏析、主题演讲等形式,讲述党的光辉历程,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智育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开设趣味数学、科学实验、英语情景对话等,激发探索兴趣;体育课程融入篮球、跳绳、趣味运动会,强健学生体魄;美育课堂开展音乐赏析、绘画创作、手工制作,培养审美素养;劳育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清洁、农耕体验,弘扬劳动精神。实践队员以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让知识融入生活,让成长充满乐趣。

二.红色传承:七一献礼,初心如磐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实践队精心策划“迎七一·忆初心·担使命”红色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先烈事迹,感悟红色精神;开展“童心向党”手抄报比赛,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对党的祝福;举办“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学生声情并茂讲述英雄事迹,传承革命薪火;录制“向党献歌”视频,集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闪闪的红星》等歌曲,表达赤子之心。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爱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红色基因得以代代相传。

三.网络安全:筑牢防线,护航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易受网络风险侵害的问题,实践队创新开设“网络安全主题团课”,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守护青少年成长”为目标,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课程涵盖三大模块:一是网络安全知识普及,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剖析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等常见风险,传授“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的防范口诀;二是网络安全技能培养,指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工具,学习识别虚假信息、设置隐私权限等实用技巧;三是网络安全责任教育,强调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争做网络文明小卫士。课程采用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参与度和实效性。

四.调研走访:体察民情,精准帮扶
实践期间,队员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调研,聚焦留守儿童教育、网络安全意识、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状况及网络安全认知水平。调研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教学硬件显著改善,但留守儿童在心理陪伴、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长安大学赴河南宜阳“助力乡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以“教育赋能+红色引领+网络安全”为特色,为乡村留守儿童搭建了成长平台。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安全意识,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厚植家国情怀。未来,长安大学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青年走进乡村、服务基层,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以赤诚之心守护祖国未来。
(通讯员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