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关滩村:解码乡村畜牧密码
调研队抵达临夏州关滩村,首先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完成对接。在村委会会议室,村支书与队员们介绍了关滩村畜牧发展现状:作为临夏州典型的半山区村落,全村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依托政策支持,关滩村已经形成了牛羊主导的传统养殖与梅花鹿特种养殖双轨并行的特色养殖产业,有效带动村庄经济发展。“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治理是保障。”参与对接的乡镇干部表示,关滩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村、治理有效”的发展思路,正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
随后,副支书带领调研队参观村委会院落。在副支书的介绍下,在一张张照片中,关滩村发展的历史如同一副画卷在队员们的面前铺展开来,抚过相框玻璃,队员们的指尖仿佛触到关滩村创业的粗粝质感,真正感受到了关滩村发展的艰辛与坎坷。如今,在社会各界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帮助下,关滩村也已改头换面。
图为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喻越佳 摄
结束村委会参访,调研队随副支书深入村民家中开展养殖现状问卷调研。在问卷调研的过程中,面对村民识字率低、专业术语理解难等挑战,队员们当即调整策略:由队员口述或副支书方言转译,进而完成问卷。最终,队员们收集到了20余份问卷,初步了解了村民养殖现状,为队员们之后的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走进畜牧发展中心:把脉产业发展脉搏
在临夏县畜牧发展中心,调研队聚焦“特色畜牧业提质增效”主题开展调研。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临夏县畜牧业的整体布局:作为农业大县,临夏县将畜牧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通过“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和上下联动等一系列措施,使畜牧业成为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图为队员们采访临夏畜牧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帅小雨 摄
为全面掌握行业现状,调研队向中心技术骨干、养殖企业负责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养殖难点、政策支持、未来发展等方面。经过两天的收集整理,共回收有效问卷10余份。调研队队长表示:“这些问卷虽然数量不多,但受访者都是行业内的‘明白人’,他们的反馈为我们分析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探访养殖主阵地:直击产业一线
调研队深入临夏县两家代表性养殖合作社,实地考察特色畜牧业发展实效。 第一站是专注牛养殖的合作社。走进合作社的养殖基地,牦牛、土黄牛在圈舍里悠闲踱步,另一侧的现代化牛舍中,西门塔尔牛正享用着配比精准的饲料。“我们采用‘本地品种保特色,引进品种提效益’的模式,土黄牛和牦牛保留了本地肉质优势,西门塔尔牛则主打高产高效。”
图为澳羊。 喻越佳 摄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了专攻肉羊育种的养殖合作社。在人工授精基地,工作人员拿着器械详细地向队员们介绍育种流程。从“澳湖一代”到“澳湖四代”,越来越优质的品种是一代代育种人员辛勤付出的成果,更是育种人“攥紧中国种子”的使命所在。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临夏县肉羊产业正在形成“龙头+协会+养殖场户+基地”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带动畜牧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结语:用实践践行使命
在临夏县的调研行程紧凑而充实,从关滩村的实地走访到畜牧发展中心的政策解读,从养殖合作社的一线实践到农户的心声收集,调研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临夏地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与努力。“这次‘三下乡’让我们走出校园,看到了书本之外的乡村图景。”调研队成员纷纷表示,将认真整理调研数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当地特色畜牧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课”。调研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发现问题,用思考探寻路径,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也坚定了队员们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 (通讯员 赵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