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长安大学学子赴芜湖调研机器人技术赋能科创项目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22日,长安大学"翼臂协净•灵犀智控"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郭万金带领下,赴安徽省芜湖市长三角哈特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解析机械臂核心技术、路演团队科创项目,深入探究智能制造前沿技术,为"翼臂协净"项目优化寻求产业支撑。
                                                                                                          机器人进化史:三代技术跨越半世纪
在布满金属光泽的展厅内,陈列着汽车制造业首台焊接机器人的等比例模型。长安大学实践队员驻足于泛黄的初代设备图纸前,聆听研究院技术主管讲解:"60年代这些机械臂重复定位精度仅±2.5mm,而今协作机器人精度可达±0.03mm。"
随着郭万金老师的指引,队员们触摸到搭载力控传感器的第二代机械臂关节。"当它检测到异常碰撞,0.1秒内就能自动停机。"技术员现场演示时介绍。而在智能协作区,融合视觉识别的第三代机器人正自主分拣零件,机械臂在人群中灵活穿梭作业,距最近的操作员仅30厘米。
"从程序化操作到人机共融,技术迭代解放了70%的传统高危岗位。"研究院副院长在交流中指出。实践队员杨睿渊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当看到机器人精准穿针引线时,才真正理解精密制造的含义。"

                                                                                                    图技术员讲解力控传感器工作原理。李家煜供图
                                                                                                                 机械臂解剖课:驱动原理现场验证
在设备轰鸣的测试车间,橘黄色的六轴机械臂高速舞动,以0.5秒/次的精准节拍抓取传送带上的金属部件。郭万金拿起一个拆解下来的驱动单元现场教学:“液压驱动输出力大,适合重型搬运场景,但电动驱动在响应速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上优势明显,更契合你们项目对高空清洁精细作业的要求。”
队员们贴近观察打磨工作站。当机械臂砂轮接触复杂曲面的瞬间,监控屏幕上代表压力的绿色数字实时跳动。“这套压力反馈系统能即时感知并自动补偿0.02mm的形变误差。”指导老师指着控制台解释。实践队长谭清魁边记录边标记重点:“这个动态补偿机制,正好能解决我们清洁臂在不同材质墙面的自适应贴合问题。可以考虑引入类似的传感模块。” 

                                                                                                  图实践队员观察打磨机器人动态补偿作业   李家煜供图
                                                                                                               项目路演:产业视角重塑技术路径
“传统梁底清洁存在高达18.7%的安全事故率。” 实践队员在路演开场展示的这组行业数据,瞬间聚焦了全场目光。当团队深入演示“翼臂协净”核心组件——平面式震荡刷头的工作机理时,哈特机器人研究院工程师夏红燕老师敏锐地打断提问:“高频震动是清洁关键,但如何确保震荡能量不反噬无人机本身的飞行稳定性?”
一场围绕技术细节的深度研讨随即展开。经过近40分钟的现场论证与技术推演,企业专家团队最终提炼出三项关键改进建议:将末端执行器接触力精准控制在8-15N范围,采用切向震动替代垂直震动,并在机械臂与机身连接处增设三级隔震系统,辅以飞控系统的反相位动态补偿算法。“这些建议直指我们当前方案的技术盲区,为稳定性难题提供了系统化解决路径。”项目组成员刘常亿在会后坦言。双方现场约定,将在两周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二次专项技术论证。

                                                                                                        图企业工程师分析项目技术方案   李家煜供图
                                                                                                           实践启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跨越
返程大巴上,队员们传阅着写满批注的方案稿。"企业关注的不是技术先进性,而是10年使用周期的维护成本。"指导老师郭万金总结道。调研数据显示,79%的校园科创项目因脱离产业需求而终止,这使队员们重新审视研发方向。
实践队将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利用研究院的工况模拟平台进行技术验证。正如哈特研究院院长在送别时所强调:"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的青春,才是新质生产力需要的创新力量。
"
 
                                                                                                                                                                                                                                                                通讯员 谭清魁 李运昂

 
作者:李家煜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湘江北去窑烟袅,青春执笔绘新窑
  •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
  • 2025-07-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