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7月16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星火兴乡”实践队于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开展上洋鱼玛制作技艺非遗文化调研。他们走进上洋,深入探寻鱼玛背后那些鲜为人知却又动人心弦的故事。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亲身体验等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初入上洋,邂逅鱼䘞独特魅力
在阳西上洋的街头巷尾,总有一股鲜香扑鼻而来,那是属于非遗美食——鱼玛的独特诱惑。刚上岸的小生蚝、虾,鱿鱼等,仿佛每一丝纤维都吸饱了海风的气息,再加入本地小葱、花生碎,调入适量盐巴与胡椒粉,简单的调味却最能凸显海鲜的本真。这道看似简单的小吃,却承载着上洋人世代与海为伴的智慧,是刻在骨子里的家乡味道。队员们深知此次采访调研任务意义重大且责任艰巨,他们希望通过调研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上洋鱼玛,助力这一珍贵的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图为吴师傅制作上洋鱼玛 莫可宜摄
拜访传承人,聆听匠心传承故事
实践队此行的目标,是拜访上洋鱼玛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冠华。当队员们走进店铺时,他正忙碌而专注地准备着制作鱼玛的食材。看到实践队的到来,吴师傅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洋溢着质朴而温暖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与陌生。
在吴师傅那充满岁月痕迹的工作间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聆听他讲述上洋鱼玛的历史与传承。吴师傅娓娓道来,上洋鱼玛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鱼玛的灵魂,在于那取自大海的新鲜鱼货。清晨,渔船归港,刚上岸的小生蚝、虾,鱿鱼等,仿佛每一丝纤维都吸饱了海风的气息。再加入本地小葱、花生碎,调入适量盐巴与胡椒粉,简单的调味却最能凸显海鲜的本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不断改良,上洋鱼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口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了上洋的一张美食名片。

图为吴师傅与“星火兴乡”实践队队员交流探讨 崔雨宸摄
2023年12月,上洋鱼玛制作技艺被定为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消息让吴师傅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自己从小就跟随长辈学习制作鱼玛,对这门技艺有着深厚的感情,仿佛那是融入他血液中的一部分。如今,作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要将传统的制作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还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传承人,让上洋鱼玛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为店内展示的上洋鱼玛制作技艺非遗牌匾 李为民摄
交流探讨,共谋非遗传承发展
在品尝完上洋鱼玛后,实践队队员们与吴师傅围坐在一起,就上洋鱼玛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探讨。队员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调研经验,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想法和建议。

图为“星火兴乡”实践队队员与吴师傅合照,左二为文学与传媒学院莫新键老师 周洋锴摄
此次采访调研活动,让“星火兴乡”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颇丰,他们将带着此次调研的收获和感悟,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青春的力量定能在乡村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让上洋鱼玛这一非遗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