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播发希望,青春点亮东桥
盛夏七月,池州学院赴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东桥村,开展了为期30天的支教与乡村调研活动。团队创新采用“白天专注教育,傍晚深入调研”的双轨推进模式。支教课堂内容丰富多元,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体验相融合。精心开设绘画、无人机、AR英语、中医药香包制作等特色课程,有效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传递知识,培养其艺术感知力与科学思维。每日傍晚,成员们分组逐户走访,已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精准对接乡村需与课程优化。同时,团队积极发放“政策明白纸”,面对面讲解惠农新政,倡导移风易俗,助力政策落地生根。
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为东桥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既实现了支教帮扶的暖心传递,又取得了乡村调研的扎实成果,可谓双丰收。
通讯员:薛永梅
图 1 开幕仪式 卫瑶瑶供图
7月2号上午,池州学院赴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小镇客厅进行开班仪式的举行。朱备镇相关领导,实践团全体师生以及当地三十多名学生和其家长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朱备镇镇长首先发言,先讲述了上一届备蕾课堂的顺利举办,以及对这次备蕾课堂的开启的期望;支教团队带队老师周素芬老师为这次的备蕾课堂的开展做发言,寄语学生珍惜学习机会,鼓励他们以青春热情拥抱未来三十天的蜕变。支教队员们庄严宣誓,承诺全身心投入服务,用爱心与专业为乡村教育注入温暖。支教队长丁卫星详细讲解了暑托班课程表——涵盖作业辅导、艺术启蒙、科普课堂等12类课程,并明确了安全管理规范;支教队员薛永梅通过“名字接龙”“动作模仿秀”等破冰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自我介绍,原本腼腆的孩子逐渐主动举手,师生间的陌生感瞬间消散。随后,活动进入最令人期待的环节——爱心礼包的发放。实践团成员们将精心准备的学习文具,体育用品,科普读物等组成的“成长礼包”一一送到孩子手中,孩子接过崭新的礼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迫不及待的翻看着里面的礼物,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图2 优秀石膏作品展示 卫瑶瑶供图
“小熊耳朵涂粉色!”“快给老鼠画蓝帽子!”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小学教室内欢笑不断。池州学院“艺启成长”实践团成员卫瑶瑶以独创的“趣味色彩课”点燃乡村美育课堂。她巧妙设计“看字说颜色”“色彩萝卜蹲”“老师说指令”等互动游戏,将色彩认知融入趣味挑战;更通过“猫和老鼠找茬”“快速画画大挑战”激发创作热情。课程高潮聚焦到石膏娃娃彩绘实战——孩子们紧握画笔,在立体模型上大胆挥洒想象,将素白石膏变为彩虹小熊、可爱猫爪,星空精灵等,孩子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一件件斑斓作品就此诞生,实践团成员卫瑶瑶为小画家们送上定制礼品,艺术种子在游戏与色彩碰撞中深植童心。
图 3 九华黄精优秀画作展示 薛永梅供图
在东桥村小镇客厅暑托班,“益起画”公益团队成功开展了一堂融合乡土知识与艺术创作的特色课程——“九华黄精”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通过多感官体验引导孩子们认识家乡特产。团队图文并茂、实物展示,生动讲解九华黄精的形态、生长特性及药食同源价值,深化认知,激发探索家乡自然宝藏的热情。孩子们现场品鉴黄精茶,清香茶汤让书本知识变得真切可感。随后的“妙笔绘黄精”创作环节,孩子们在观察新鲜根茎后提笔创作,或写实描绘,或天马行空,一幅幅童趣画作跃然纸上,饱含对家乡的热爱。
本次公益课堂以观察、品味、创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本土特产,厚植乡土情怀,助力地方文化传承。
图 4 “小小飞手”实践现场 廖尔燊供图
池州乐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无人机课程成为活动的一个亮点。专业讲师突破“纸上谈兵”,强调“学以致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剖析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原理,重点教授俯仰、升降等操控技能。激动人心的无人机试飞环节,四名表现优异的学生在严密安全防护下,首次亲手操控无人机完成起飞、悬停、移动等动作。无人机平稳升空时,操作台前专注的眼神与成功的欢呼交织,不仅点燃了“小小飞手”的航空科技热情,更有效锻炼了其空间感知力与规则意识。课后,不少学生表达了深入学习无人机技术,未来为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贡献力量的愿望。
本次活动通过科技实践无人机的载体,成功实现“寓教于乐”目标。无人机课程激发了探索现代科技的热情。
图 5 舞蹈小课堂 薛永梅供图
针对假期作业较少的一、二年级学生,支教队员张志真精心设计并主讲了充满活力的《勇气大爆发》舞蹈课程。
欢快的旋律点燃课堂,孩子们在张志真老师热情洋溢的示范与带动下,挥舞小手,踏出自信步伐。一声声稚嫩而响亮的呐喊——“勇敢一点,像小狮子一样!”——回荡在教室中。这支以“勇气”为主题的舞蹈,不仅让孩子们在欢快律动中释放了活力,更有效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我、积极迎接成长中的挑战。
图 6 中草药制作过程 薛永梅供图
这次的课程以一场浸润五感的传统文化体验拉开序幕。支教老师钱诗瑶携“百草箱”引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中医药世界。艾叶、薄荷、陈皮等十四种常见草药标本在孩子们眼前一一展开。通过嗅闻、触摸、辨识,草药知识在指尖与感官的互动中悄然传递。
知识讲解后,“亲手制作防蚊香包”环节将学习推向实践。在钱老师指导下,学生们根据个人喜好精心挑选草药组合,小心翼翼地将配伍好的药材装入小巧玲珑的布囊中。一个个散发着浓郁天然香气的防蚊驱虫、安神醒脑小香包在学生手中诞生,传统智慧通过亲手实践深深烙印心田。
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悟传统,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他们的乡土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素养与动手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持续注入活力。
图 7 AR英语互动现场 薛永梅供图
青阳县图书馆志愿者教师Yoyo为东桥村暑托班带来了一堂创新主题英语课——“神奇的动物”,巧妙融合语言学习与AR前沿科技。
Yoyo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学习了狮子(Lion)、大象(Elephant)、长颈鹿(Giraffe)等十余种常见动物的英文名称。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大声跟读、积极互动,学习高效而充满乐趣。
课程最大亮点在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孩子们佩戴AR智能眼镜后,动物卡片瞬间“活”起来——逼真的3D动物模型在眼前活动,并伴有音效。孩子们仿佛置身“魔法森林”,在沉浸式探索中加深了对动物特征与英文名称的理解和记忆。这种“边玩边学”的创新模式,极大提升了学习兴趣与效果。
图 8 瑜伽体验课 薛永梅供图
池州学院赴东桥村暑托班近日创新推出以“身体感知”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杜丽珍老师带来别开生面的儿童瑜伽体验课。课程打破传统,将“树式”、“猫牛式”等体式巧妙融入节奏明快的健身操,采用“游戏化设计”激发兴趣。杜老师运用童趣语言讲解要点,始终强调安全与趣味,在轻松氛围中引导孩子们掌握呼吸调控与肢体控制,为专注力与情绪管理奠基。她温柔引导孩子们“感受身体存在”,想象“呼吸如轻柔的风拂过”。
这堂课不仅提升了柔韧性与协调性,更教会孩子们专注感知身体、学会放松,让健康理念根植心田。此次活动是暑托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
图 9 特色方言课程 薛永梅供图
在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开展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中,池州学院社会实践团将守护地方文化遗产列为重要使命。团队聚焦于青阳方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系列举措激活其生命力。
为留存渐趋消逝的民间智慧,成员们深入走访农户,悉心收集记录当地方言俗语、特色表达和背后的故事。收集成果不仅用于建立资料档案,更转化为生动的传播素材:团队精心制作方言趣味短视频,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同时,在暑托班内创新开设“青阳方言”特色课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当地儿童及青少年介绍方言的独特魅力。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实现 “非遗传承”与“乡村文化认同”的双向促进。通过视频宣传和互动课堂,特别是让年轻一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切感受到方言所承载的“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为方言的活态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图 10 青阳腔教学现场 廖尔燊供图
图 11 泥塑制作课 薛永梅供图
青阳县文化馆专业团队走进东桥村暑托班,为孩子们带来了青阳腔与传统泥塑两门特色非遗体验课程,现场气氛热烈,文化氛围浓厚。
在青阳腔教学环节,专业老师通过生动解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该地方剧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课堂互动性强,老师不仅讲解,更邀请学生上台互动学习,亲身示范唱腔与身段,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其婉转唱腔的精妙与表演神韵的独特。
紧随其后的泥塑制作课上,老师们带着工具材料深入学生中间,进行细致的一对一指导。孩子们兴致盎然,指尖灵活地进行捏、塑、刻、划,将平凡的泥土赋予生命,创作出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作品。在这动手实践中,传统手工艺的种子悄然播撒,于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非遗双课堂的开设,不仅丰富了暑托班的内容,更以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体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有效激发了他们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认同。
图 12 健康心理课程现场 薛永梅供图
东桥村暑托班联合青阳县妇女联合会启动“暑期儿童关爱活动”。县妇联成员为孩子们送上精心准备的“暑期关爱礼包”,既实用贴心满足学习所需,更承载着社会各界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孩子们接过礼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场温情洋溢。
随后,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宁老师带来《健康心理,幸福人生》主题课堂。宁老师以趣味互动替代刻板教学:“情绪大抽奖”引导识别基本情绪;“我喜欢我自己”环节激发自信、鼓励表达;“进化论”成长游戏则让孩子们在模仿协作中理解适应变化的意义。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孩子们掌握了情绪管理方法,更在心中悄然种下了坚韧乐观的种子。
图 13 调研现场 周素芬供图
作为省级“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调研实践团,池州学院赴朱备镇实践团深入青阳县基层,走访4村205户,回收问卷208份,形成扎实调研报告。团队聚焦乡村发展核心关切,精准梳理出“农村公共服务优化”、“抛荒地利用”等6类关键问题,为科学规划提供一手基层样本。问卷内容全面覆盖家庭、就业、土地等民生领域。
同时,团队着力守护地方文化,通过收集方言俗语、制作视频、开设特色课程,激活渐逝的民间智慧,以“非遗传承+文化认同”双向赋能,吸引年轻一代感受乡土文化魅力。此次实践,精准连接了“教育关爱”与“乡村发展”,双效合一。
图 14 象棋课 薛永梅供图
朱备学校为对象棋兴趣浓厚的孩子们开设小班兴趣课。专业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讲解象棋基本规则与战术策略。采用“理论+实战”模式,孩子们在棋盘上凝神思考、果断落子。教师因材施教,帮助新手建立信心,指导熟手提升技巧。
实践团成员表示,课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专注力及冷静决策能力。课后,学生兴奋分享:“下棋让我学会提前思考,像解有趣的数学题!”
图 15 书法示范 薛永梅供图
近日,青阳县书法协会会员走进暑托班,为孩子们带来一场传统文化体验盛宴。活动现场,书法老师开展公益教学,孩子们分组接受“一桌一师”精细化指导。从调锋、中锋运笔等基础技法入手,书法家们提腕示范,引导孩子们体会字形结构的平衡之美与笔画间的气韵呼应。孩子们写完之后,兴奋至极,积极举手让书法老师过来观看,老师也非常开心,感觉孩子们非常认真。
老师和孩子们在一横一竖的专注描摹间,传统书法的沉静之美浸润心田,孩子们于墨香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 16 禁毒课堂认识毒品 薛永梅供图
近日,青阳县公安局民警走进暑托班,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禁毒知识讲座。
民警先通过课上讲解毒品的来源,以及各种毒品的特征,以及吸毒之后的表现。随后民警通过展示仿真毒品模型、剖析真实毒品危害案例等方式,进行直观科普。孩子们零距离辨识毒品特征,并通过踊跃参与互动问答,深刻认识毒品危害。讲座还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重点传授防毒技巧,引导孩子们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牢固意识,有效筑牢安全防线。

图 17 参观烈士博物馆 李智宏供图
池州学院赴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开展了朱备镇备蕾课堂暑托班一日研学活动。实践团成员引领学生们分别走进池州市博物馆、科技馆与青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一场融合知识科普与红色教育的实践课堂。
当天上午,志愿者队伍带领备蕾课堂的学生们准时抵达池州市博物馆,在时光殿堂中细致参观华龙洞遗址展区。志愿者专业的解说揭开了本土史前文明的层层面纱,先民如何生活、工具如何制作、远古环境如何变迁等知识生动呈现。孩子们驻足于实物标本与考古现场图片前,专注的目光充满了对时间长河的惊奇与求索。而科技的魔力在池州市科技馆瞬间点燃孩子们的欢腾气氛。立体逼真的3D影片引发阵阵惊叹;大厅里,灵动机器狗精准完成翻跟头、舞蹈等高难度动作,激起全场持续不断的掌声与笑声。新奇科技互动装置前,学生们积极动手体验,加深了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海绵城市展厅内,学生们通过模拟装置直观了解雨水收集、渗透的原理,志愿者结合生活场景讲解相关知识,让大家对城市生态保护有了初步认识。
中午短暂休整后,实践团于下午组织全体成员转至青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进入馆内,学生们和志愿者一起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历史,通过观看图文资料、实物展览及影视资料,深入了解当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奋斗历程。志愿者们结合纪念馆的参观内容,引导学生们反思历史背景和英雄精神,安排互动问答环节,强化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